渤海銀行700億債權轉讓:是減負還是開啟新征程?

渤海銀行發(fā)布的一則公告,在金融圈引起了巨大反響。這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打算以不低于488.83億元的底價,轉讓規(guī)模接近700億元的債權資產包。這一轉讓規(guī)模遠超該行2025年中期末不良貸款與關注類貸款的總和,也反映出銀行業(yè)在優(yōu)化資產質量方面有了新的動態(tài)。

剖析資產包的“含金量”
根據公告,此次轉讓的資產包含本金499.37億元、利息104.36億元、罰息93.34億元以及代墊司法費用1.26億元,總計近700億元。其中,高達93億元的罰息,顯示出部分資產在履約方面存在問題。從賬齡來看,5年以上債權占比超55%,說明這些大多是歷史遺留資產。雖然渤海銀行沒明確將其列為不良資產,但從賬齡結構和罰息規(guī)模判斷,這無疑是影響資本效率的“沉沒成本”。
解讀戰(zhàn)略意圖
渤海銀行把此次轉讓定義為“歷史積存資產出清”,背后有深遠的戰(zhàn)略考量:
釋放資本效應:此次轉讓可節(jié)省風險資產占用,預計能使資本充足率提升0.5個百分點以上。
優(yōu)化財務空間:即便按7折定價,轉讓價格仍比賬面價值高5.73億元,對財務狀況有積極影響。
激活流動性:近500億資金回籠,將大幅改善銀行的流動性指標。
重塑資產質量:轉讓完成后,不良率有望降到1.5%以下,資產結構會明顯優(yōu)化。
市場定價邏輯
7折的定價策略體現了市場化處置的智慧:
采用“四重受償”估值模型,綜合評估抵押物、保證等回收來源。
參考2024年批量轉讓的平均折扣水平。
權衡財務指標改善帶來的隱性收益。
保留競價彈性空間,最終價格通過掛牌競拍確定。
行業(yè)啟示
此次轉讓反映出銀行業(yè)的三大轉型趨勢:
主動管理:從被動核銷轉向主動處置,渤海銀行在2024年供應鏈金融業(yè)務增長36.69%的同時,加快出清低效資產。
數字賦能:該行“渤銀e鏈”等數字化工具的應用,為優(yōu)質資產投放留出了空間。
聚焦主業(yè):響應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轉讓所得資金將重點支持科技金融等領域,目前其科技企業(yè)貸款余額已達458.78億元。
渤海銀行的這場“資產革命”,既是對過去發(fā)展模式的調整,也是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布局。當488億資金注入運營體系,這家最年輕的全國性股份行能否在科技金融新賽道上實現突破,市場都在期待。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