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離世一年后,日本社會的股市與內政外交被改變了嗎?
雖然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意外去世,但他的影響在日本揮之不去美國當前的經濟外交。
7月8日是安倍晉三的一周年紀念日在日本東京舉行了紀念儀式。安倍 的遺孀,安倍昭惠、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執(zhí)政的自民黨官員出席了紀念儀式。
作為日本戰(zhàn)后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給日本留下了許多政治遺產。在經濟上,他啟動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項目“安倍經濟學”,通過貨幣寬松、財政刺激和結構改革正試圖促進日本的經濟增長;在外交上,安倍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個想法為日本確立了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全球戰(zhàn)略;在安保方面,安倍力推修憲,強化日美同盟。
最近,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伊津敦在上海的演講中提到,岸田內閣總體上繼承了安倍在對內和對外事務中的路線“新時期的現(xiàn)實外交”名字,涉及氣候問題、國家生命安全等方面,“他的外交通常比內政更活躍”
火熱的日本股市能否帶動經濟復蘇?
日本股市是今年全球最受矚目的市場。與年初相比,日經指數(shù)和東證指數(shù)均錄得30%的增長,這種增長將持續(xù)到2023年下半年。自1990年以來,日經指數(shù)一直從40000點的歷史高點下跌,直到2009年在7000點左右觸底。但自2012年以來,日本的名義GDP(GDP)就重回增長軌道。在截至2021年的過去十年中,日本股市的累計回報高達174%,“安倍經濟學”這有助于提振日本股市。
眾所周知,“安倍經濟學”包括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促進私人投資的增長戰(zhàn)略,被稱為“三支箭”。當時安倍政府希望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日元匯率的貶值推動了日本經濟反彈并擺脫通貨緊縮。
自2012年安倍再次上臺并于次年提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以來,日經股指從當時的10000點左右一路上漲,并于2018年10月突破24270點,創(chuàng)下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新高。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日本股市暴跌,但隨后很快收復失地。
去年7月8日,當安倍遭受襲擊的消息傳出,日本日經225期貨迅速跌至26400日元低點,比日經225指數(shù)早盤收盤價低400多日元,日元兌美元短時間上漲。日經225指數(shù)上一次因安倍而下跌,出現(xiàn)在2020年8月28日,安倍宣布因身體原因辭去日本首相職務。當時日經225指數(shù)短暫跳水,一度跌幅超過2.5%
安倍之后去世,外界一度觀望日本央行的超寬松政策是否會改變。日本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Yongshige)告訴談到,盡管經濟數(shù)據出乎意料,但日本央行將在未來一年左右維持現(xiàn)狀,以評估經濟是否有望在植田行長的五年任期內實現(xiàn)25%的增長的通脹目標。在就任總統(tǒng)后的首次演講中,植田強調了政策制定中的風險管理方法,以及過早收緊政策的高昂代價。同時,他強調,在未來一年里,日本央行將貫徹貨幣政策“全面回顧”,焦點是量化寬松和YCC政策,“公開評估有助于日本央行判斷何時是改變量化寬松政策的最佳時機,但至少不是現(xiàn)在?!?/span>
2023年,日經指數(shù)時隔30多年重返30000點高位。對此,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在最新的報告中寫道,股市的復蘇不僅是由于安倍推動的超寬松政策,也是因為市場已經看到了這一點“日本經濟和企業(yè)真正覺醒的前景”。
他認為,日本經濟目前面臨以人口因素和市場壓力為代表的兩大結構性變化,經濟復蘇有五大跡象:即工資長期上行;勞動力重新配給(人口流動性提高)追求人類效率最大化的商業(yè)策略;更有效地使用人力、資本和土地;更加靈活高效的資本市場。
繼承安倍在內政和外交上的路線
與火熱的股市相比,安倍去世后,留給了岸田“內外交困”的政治局面。后來,岸田文雄的許多大臣美國內閣因混亂和丑聞曝光而辭職,這也導致岸田文雄的支持率急劇下降的支持率。2023年,岸田加大了在外交領域的努力,比如通過頻繁的訪問和他個人非常重視的七國集團峰會(G7)來提振低迷的人氣,讓全球目光聚焦日本。
G7峰會后出現(xiàn)“高光時刻”,后來據日媒報道,目前的岸田更致力于“拼外交”。繼日本本屆國會于6月下旬閉幕后,比如參加7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峰會。之后,他將訪問中東,并計劃出席預計在美國舉行的日美韓首腦會談。岸田6月8日在參院財政委員會上表示,將爭取盡早實現(xiàn)日朝首腦會談。
關于岸田政府的內政外交,伊居敦認為,“岸田政權修改并強化了國家安全戰(zhàn)略和經濟安全戰(zhàn)略政策。
關于中日合作,伊居敦告訴記者,“良性競爭是有益的,但在充滿風險的歷史轉型期,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環(huán),也需要維護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避免惡性競爭同時,需要通過不同層級的溝通來完成風險管理,避免脫鉤。他說,“對于日本來說,如何維持與同盟國的關系,同時發(fā)展與中國的關系,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只有照顧到雙方,才能稱之為健康的外交關系。在今天聯(lián)系緊密的國家,如果操之過急,單方面推動自己的措施和行動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國家之間的僵化和相互猜疑,進而陷入安全困境。
據日媒報道,岸田6月18日在早稻田大學演講時提到,下半年的外交重點將是中國,因此希望訪問中國。
與此同時,目前各方也在關注岸田在錯過G7峰會帶來的民調高點后,是否會選擇解散國會,在今年秋天提前大選。日本媒體7月初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為38%,比上月下降5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41%,比上月提高4個百分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