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翻車事件最可怕后續(xù)!上海家長們這次是真怒了……

西貝“翻車”了,但它帶來的連鎖反應還遠遠沒有結束。
9月17日,上海網(wǎng)友說西貝翻身的公關策略終于被找到了,那就是要西貝去接管上海中小學的學生餐。

傷害性不大,可侮辱性極強。
但這不是段子,而是現(xiàn)在上海很多學生家長真實的心愿。
為什么寧愿吃西貝的預制菜也不愿吃上海的學生餐?
為什么別人避之不及的西貝成了上海媽媽群里的心愿?
這事兒說來話長。

15號,多個家長反映,上海多所學校學生餐里的蝦仁炒蛋出現(xiàn)食物發(fā)臭的情況。
難以下咽不說,不少孩子都被熏得直吐。

雖然供餐企業(yè)緊急停供,發(fā)了餅干、面包補救,但看看他們發(fā)的“救濟食物”,里面的添加劑更是頭大:

網(wǎng)友笑稱:一水的添加劑“比我命都長”。
看到這樣的食物,家長們怨聲載道,媽媽群里的怒氣都要溢出屏幕了。
有人可能覺得,就吃這么一次,至于嗎?
殊不知,上海的中小學生過這樣的苦日子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
前幾年,上海的中小學開始實行分餐制,將學生的午餐分為A餐和B餐,統(tǒng)一分配。
一份午餐15或18元,家長出一部分錢,還有政府補貼。
分餐制推行之初,老母親們還喜大普奔。
既不用為每天孩子的吃飯問題發(fā)愁,孩子吃得還營養(yǎng)均衡,價格也算公道,省心又省事。
我們看這每天的菜單,好幾個菜葷素搭配,還不錯對不對?

可實際上,孩子們真實吃的飯是這樣的:

蔬菜是沒有一點油星的。

飯是夾生的,豬肉是“死”了很久的,味同嚼鞋墊。

還有這個更是難評:

不知道凍了多久的淀粉腸,一加熱也算湊個“硬菜”了。
我承認西貝這波贏了,畢竟他們只是預制菜,而這學生餐說難聽點看起來和豬食沒啥區(qū)別。
而所謂的A餐和B餐,其實也就是一個菜不一樣。
大人才做選擇,小孩說我想吃C餐。
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有什么可比性?
以前的學生餐只是難吃,現(xiàn)在變成了選擇性難吃。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幾乎每天在學校都不吃,即使很餓也只吃點劣質(zhì)米飯。

骨頭硬的孩子,寧可餓一天也不吃,靠喝水充饑。
而孩子每天晚上放學回家都像餓狼撲食一樣,不知道的還得以為是從饑荒年代穿越過來的。
眾多上海家長終于理解了咱們父母那代人的智慧: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因為沒餓著?!?/span>
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是“飯渣”了。
但現(xiàn)在這個年代并沒有鬧饑荒,家長真金白銀花了錢,憑啥讓孩子遭這種罪?
比起上海的學生餐,西貝來了也得叫一聲大哥。
所以,上海家長集體請愿說希望西貝接管學生餐真不是開玩笑。
果然應了那句話,不怕自己是付不起的阿斗,只怕同行襯托的力度不夠。

其實難吃就算了,但家長們最憤怒的是,連食品安全都保證不了。
就拿這批有臭味的蝦仁炒蛋來說,供應的食品公司說這批蝦仁炒蛋之所以會有臭味,是因為蝦仁里有細沙。
家長們瞬間有種智商被調(diào)戲的感覺。
蝦仁有沙和發(fā)臭這是一個問題嗎?
一個是硌牙,一個是變質(zhì),搞不好是要鬧出人命的啊。
據(jù)調(diào)查,學生餐的供貨商某捷公司,在上海服務500多所中小學,日供餐量有50萬份。

這是什么概念呢?
整個上海將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學生,都在吃他們的飯。
一旦出現(xiàn)食物變質(zhì)甚至是食物中毒的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有網(wǎng)友算了一筆賬,按正常市場價某捷公司的學生餐一份成本不會超過5塊錢。
而餐標卻是18塊錢,如此驚人的利潤,竟然還保障不了安全。
都說“好吃、便宜、健康”是學生餐的不可能三角。
那怎么“難吃、貴、不安全”的這個倒三角,就能做得這么面面俱到呢?
宣傳標語上說的好聽,追求純鮮美味。
真正落地的時候,美味都不提了,孩子連吃飽都費勁。
現(xiàn)在上海大部分學校都是某捷公司供餐,光是8月份,他們就中了20多所學校的供餐項目。
孩子們不想吃都沒辦法,學校不允許孩子帶飯,也不讓吃面包零食,孩子不吃就只能餓著。
而現(xiàn)在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長期餓著不吃飯,或者回家暴飲暴食,真的是會影響孩子身體一輩子。
上海家長沒要求給孩子吃什么海參鮑魚,沒讓學校給孩子吃得多么精細。
從始至終家長們的訴求只有兩個:安全、有食欲,就這么簡單。
不求多么好的食材,但起碼不能給孩子吃一堆冷凍食品和不知道加了多少添加劑的面包烤腸吧?
不求搭配的多么華麗,一份肉菜一份素菜再加個湯營養(yǎng)也夠了,但菜最起碼是新鮮的,肉得能嘗得出肉味吧?
不求孩子能在學校有多么狼吞虎咽,吃得有多飽,但至少不能讓孩子餓著肚子回家吧?
學生餐是個良心事,每一口飯里,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它不該是企業(yè)牟利的工具,不該是學校甩鍋的對象,更不該是孩子求學路上的健康陷阱。

其實也不光是上海,學生餐的安全問題在全國各地都是老大難問題。
就在幾天前,山東濟寧的一家學生餐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138個孩子集體腹痛嘔吐,被緊急送醫(yī)治療。

去年,云南一學校給孩子吃發(fā)臭豬肉的事件還歷歷在目。

還有遼寧一個學校,給孩子吃倒進狗食袋子里的菜。

還有的學校,老師吃新鮮飯菜,給孩子吃的卻都是凍肉。

其實家長們的底線已經(jīng)很低了,能給孩子吃上正常健康的飯就行。
可有些供餐企業(yè)和學校,甚至不把孩子當人看,連最起碼“尊重”和“敬畏”都沒有。
問題餐的反復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疏漏,是利益鏈條上每一環(huán)的默契失責。
學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拿得出合格報告,出了事責任別找我就行。
企業(yè)為了中標極力壓制成本,以次充好,本該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不知流向了誰的口袋。
最后孩子成為了最無辜的犧牲品。
想想我們上學的時候,雖然條件不如現(xiàn)在,但從來沒在吃飯上吃過虧。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在校吃、回家吃、或者校外吃,哪有那么多的彎彎繞。
學校食堂不管是肉還是蔬菜,都是每天現(xiàn)送,誰的新鮮就用誰的,也沒見出過什么問題。
怎么到了我們下一代,日子變好了,吃飯反而成了件提心吊膽的事情了呢?
其實做好學生餐,真沒那么難。
把握好兩個關鍵點:公開透明,競爭上崗,就能解決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
過程透明,無論是競標還是配餐,公開食材采購臺賬,公開加工過程監(jiān)控視頻,引入家長代表參與月度抽檢等等。
競爭上崗,多給家長和孩子一些選擇,多嘗試幾家,誰做的好吃就用誰,誰做的干凈就用誰,就這么簡單。
家長需要的不是什么五星級大廚,我們也不指望孩子能在學校吃上米其林。
只要安全衛(wèi)生,只要企業(yè)有點良心,僅此而已。
孩子的健康,容不得半點沙子,更不應該成為企業(yè)和學校利益博弈的犧牲品。
別讓大人的貪欲,污染了孩子這片凈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