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醫(yī)生嫌工資低辭職賣湯圓,蹬三輪挨家推銷,如今身家75億
來源丨消費界(微信號:xiaofeijie315)
作者丨妮蔻
導讀: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三全食品逆勢增長,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89%。一起看看創(chuàng)始人陳澤民的故事。
3歲起,就跟隨身為炮兵專家的父親過著隨軍生活,輾轉各地。
10歲時,和同學們一起到電影院、戲院里,撿煙頭、廢品賣錢,支援“抗美援朝”。
初中,學會理發(fā),下鄉(xiāng)給農民理發(fā)。
高中,他憑借著無線電愛好,幫農民制作了一臺收割機模型。
大學畢業(yè)后,當了30年的外科醫(yī)生,做了醫(yī)院的副院長,領著一個月100多塊錢工資。
發(fā)現以他的工資根本沒辦法給兩個兒子娶妻,完不成他的歷史任務。
于是,50歲的他辭去醫(yī)院副院長職務并創(chuàng)辦三全。
他,實實在在添磚添瓦,始終如一的打造百年老店,他是全球公認的中國速凍食品之父--陳澤民。
2020年10月26日晚,三全食品(002216)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52.04億元,同比增長23.61%;
凈利潤5.71億元,同比增長389.39%;基本每股收益0.71元。
其中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324.87%。

業(yè)績增長的背后邏輯,第一點是受疫情影響,家庭內就餐頻率提高,水餃面點等作為家庭備餐的作用凸顯,速凍食品需求量上升。
據電商大數據服務機構統(tǒng)計,2020年疫情區(qū)間(1月24日-2月20日)水餃,餛飩天貓總銷量和銷售額為27萬件和1245萬件,而2019年分別為15萬件和497萬件,同比增長78%和150%。
第二點,三全食品背后屹立著的,是77歲的擁有75億身家的陳澤民。
棄醫(yī)從商
1965年,陳澤民從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畢業(yè),主動要求到四川工作。
在四川的十幾年里,陳澤民和愛人向當地人學會了做湯圓、米花糖等特色食品。
1979年,調回鄭州以后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工作,逢年過節(jié),陳澤民夫妻都要做許多湯圓送給親戚、朋友嘗鮮。品嘗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贊。
1984年,陳澤民被調到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當副院長。但他在業(yè)余時間還是總想干點什么。
在2014年專訪中,陳澤民說:“我當了30年的外科醫(yī)生,又是醫(yī)院的副院長,一個月才100多塊錢工資。我兩個兒子都大了,要談戀愛,要結婚呢。靠我這一百多塊錢工資,完不成我的歷史任務呀。
迫使陳澤民棄醫(yī)從商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作為一個父親希望有一點積蓄,給兩個兒子娶妻生子。
于是,50歲的陳澤民辭去醫(yī)院副院長職務,借了1.5萬元夫妻倆辦起了“三全冷飲部”。也就是三全食品的前身。
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
一次偶然的機會,到陳澤民哈爾濱出差,見當地人包餃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戶外凍著。
于是他突發(fā)奇想:餃子能凍,湯圓也應該能凍,自己家做的湯圓冷凍起來拿到市場上賣,肯定會受歡迎。而且冷凍可以解決長時間保鮮的難題。
3個月后,從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藝程序,從單個粒重到包裝排列,從包裝材料到包裝設計,從營養(yǎng)、衛(wèi)生到生產、搬運等等,陳澤民拿出了整體的設計,做出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并先后申請了速凍湯圓生產發(fā)明專利和外形包裝專利。
電視劇《凌湯圓》在中央電視臺熱播,陳澤民立即給剛剛研制出來的速凍湯圓起名為“凌湯圓”,并在第一時間注冊申請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標。
為了讓商家和客戶接受“凌湯圓”,年近五十的陳澤民蹬著三輪車開始推銷產品。
他拉著燃氣灶和鍋碗瓢盆,到市內的副食品商店,現場煮給人家品嘗。
漸漸地,陳澤民把速凍湯圓拉到了鄭州市很有名氣的一家副食品商場。
之后,拜訪了鄭州市的幾大商場,給商場負責人“送兩箱試試”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經理們就希望陳澤民長期大量供貨。
此后,陳澤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陽、濟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渠道,讓速凍湯圓走向全國。
經過這段非常艱辛的經歷,1993年起,三全的日產量達到了30噸。
在小作坊和大品牌的圍攻之下求生存
三全食品還是個小作坊時,一天幾百斤的產量,全靠手工一個一個團,效率非常低,基本上就是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
當客戶買不到產品時候,有了這個缺口,便給了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市場上涌現出三十多家速凍產品的競爭對手。
而且,臺灣的龍鳳食品也看重中國的消費市場,他們在臺灣是本身是賣水餃起家的,也生產速凍湯圓了,規(guī)模比三全食品的大。
在小作坊和大品牌的圍攻之下,陳澤民和他的三全走上了技術創(chuàng)新之路。
陳澤民發(fā)明了兩次速凍法,還申請專利的。
而且,據陳澤民以前學到的一些知識,花了三十萬設計出第一條湯圓自動化生產線。
有了這個生產線,產量也就高速的增長,一天可以達到二三十噸。
陳澤民專注于新產品的開發(fā),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競爭力就是這么產生的。
后來又出現思念和胖哥等競爭對手,但是陳澤民表示,競爭是一件好事,在競爭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
專注的力量
2002年 三全食品在同行業(yè)中率先走出國門出口加拿大。
2003年 三全水餃 湯圓獲評“中國名牌產品”。
從1992年創(chuàng)立至今 三全食品連續(xù)多年銷量全國領先。
那個地產熱的時代,大部分企業(yè)家都轉投房地產,也有人勸陳澤民讓他投資房地產。
但是,陳澤民說:速凍食品行業(yè)第一的地位絕對不能動搖,一定要專注、專業(yè)、專心、自制、敬業(yè),不要受方方面面利益的誘惑。
僅僅是速凍食品的專家還不夠,三全食品要做世界餐桌的系統(tǒng)供應商。
希望把河南的糧食,芝麻、花生、紅小豆、面粉、小麥、大米,一加工都變成餐桌上的產品,變成世界的大廚房。
變成餐桌上的供應商,讓家庭的,賓館的,部隊的,飯館的都食用三全的產品。
陳澤民認為,你既然有好的產品,就不要丟掉這個機會,機會抓住以后,不放松,專心專意地集中精力把它做大做強,不要看到那個好就去發(fā)展那個了。創(chuàng)業(yè)就怕你朝三暮四,一會兒干這個,一會兒干那個。干一件事也是一樣,你必須專注,才可能取得成就。
從2008年三全食品在A股上市,到2020年10月,其市值已達250.77億。
追逐夢想,實現地熱夢
2009年7月,陳澤民辭去董事長一職,只做公司的大股東和董事。
他的長子陳南由總經理調整為董事長,次子陳希由副總經理調整為總經理。三全食品完成了權力接替。
陳澤民還沒有離開會議室,他的兒子們就突破了他的謹慎,宣布將組建“三全集團”。
有人說,三全的陳澤民時代結束了。也有人說,他不過是完成了時代賦予他的使命。
不過,陳澤民則顯得很坦然?!爱斠粋€企業(yè)有幾百、上千個人時,一個人還管得過來。當一個集團有上萬人,部門遍布全國時,一個人是管不過來的。過多地干預,反而會束縛專業(yè)化管理團隊的手腳,不如干脆退居幕后?!?/span>
隨后,陳澤民發(fā)現地熱發(fā)電將會帶動一個新興產業(yè)的出現,它可以取代煤、石油,給人類帶來一種新能源。于是在2016年,陳澤民成立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關注地熱發(fā)電。
2017年7月5日,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fā)電項目”一期4MW發(fā)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fā)電設備在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fā)電實驗,并網成功,機組并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tài)控制良好。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fā)電項目的試驗發(fā)電成功,推動了中國地熱發(fā)電產業(yè)站在新的起點,開啟了中國地熱發(fā)電產業(yè)的復興之路,這更堅定了陳澤民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
陳澤民表示:2017年將是中國地熱發(fā)電元年,2018年將是地熱發(fā)電產業(yè)崛起的一年。
古稀之年的陳老意志堅定的走上了這樣一條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一條創(chuàng)業(yè)之路,但是,就像二十多年前三全集團初創(chuàng)階段一樣,陳澤民不辭勞苦的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走訪,不僅與專家學者交流,還與同行企業(yè)一起研究實驗。
陳澤民如同年輕人一樣精力無窮,全副身心的投入對地熱發(fā)電技術升級換代的研究中,吃住都在工地。功夫不負有心人,地美特的地熱發(fā)電解決方案贏得國內外一致交口贊譽。
聲明: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微信搜索關注言商社,并在對話框回復哈佛還可免費獲得哈佛商學院強烈推薦的“經典商業(yè)財經著作100本”+“微粒體商務PPT100份”助你在危機時刻修煉內功,實現逆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