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賺8000萬!雜技演員買下3個老字號,如今想上市了!
來源丨海西商界(微信號:haixishangjie)
作者丨A Dolphin
點擊閱讀原文
做了20多年演員,張彥森沒想到轉(zhuǎn)行后,迎來了事業(yè)爆發(fā)期。
3月11日,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擬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張彥森作為天津同仁堂的實際控制人,持股41%。若上市成功,他的身價也必將隨之大漲。
有趣的是,張彥森與天津同仁堂的淵源頗淺。在2002年之前,張彥森與這家百年藥企竟毫無關系。
1、雜技演員的“資本路”
在進入天津同仁堂之前,張彥森在天津市雜技團做了20多年的雜技演員。后來轉(zhuǎn)行做廣告,又開了餐飲公司。為他積累了一定的資金。
2002年,天津同仁堂制藥廠股改。張彥森聯(lián)合在天津市廣電系統(tǒng)工作的妻子高桂琴,出資 1700萬元入股成立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張彥森以34%的持股份額成為二股東,出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jīng)理。
也是這次入股,正式開啟了張彥森的資本道路。
2003年起,張彥森就通過多次增資和股權轉(zhuǎn)讓等一系列資本運作,一步步擴大自身在“天津同仁堂”的掌控權,直至完全取代了天津市醫(yī)藥集團成為天津同仁堂的實際控制人。
實際上,在天津同仁堂制藥廠股改后,隸屬于天津市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天津市第五中藥廠”也進行了改制,并恢復了“宏仁堂”老字號。

無獨有偶,“宏仁堂”也被張彥森用同樣的方式收入囊中。不過,這對張彥森來說。
2005年,張彥森再次出手,收割正處于危機中的天津牌老字號——狗不理。
彼時,始于1858年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由于經(jīng)營不善,公司負債8000萬,且內(nèi)部管理、人才運營上均出現(xiàn)了“瓶頸”。
為了生存,天津狗不理包子選擇了掛牌出讓。這個機會迅速被張彥森盯上。
經(jīng)過一百多輪的拍賣,張彥斥超1億元的資金拿下了天津狗不理包子飲食集團公司國有資產(chǎn)產(chǎn)權,再次實現(xiàn)國有資產(chǎn)私有化。
從一名雜技團演員,到控制3個百年老字號,張彥森只用了十幾年。而在拿下老字號后,他就開始埋頭“奔赴上市”。
出師不利,“狗不理”首次沖擊A股就折戟IPO,但他并未就此放棄。2016年,在他的操作下,天津狗不理與天津同仁堂同時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
可惜的是,上市后的天津狗不理卻并未表現(xiàn)出良好的市場反響。最終因為負面纏身、業(yè)績不佳,落得退市的下場。
而天津同仁堂也并未就一直安穩(wěn)地待在新三板。可以說,天津同仁堂是他手上最大的底牌。

2018年4月,證監(jiān)會預披露了天津同仁堂的招股申報稿,天津同仁堂計劃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然而在IPO排隊兩年七個多月后,天津同仁堂卻以“調(diào)整上市計劃”為由,突然宣布撤回IPO申請。
3個月后,也就是2021年3月11日,天津同仁堂再度啟動IPO,意向上市板塊卻變?yōu)閯?chuàng)業(yè)板。據(jù)同花順iFinD數(shù)據(jù)顯示,天津同仁堂去年半年度盈利已超過8000萬元,比同期多家擬IPO公司全年利潤還要高。
從這些上看,天津同仁堂不僅名氣大,且盈利能力強,過會幾乎就是“囊中之物”。但此同仁堂,非彼同仁堂,它的面前還有一個小障礙。
2、女婿“偷”品牌,或成上市“攔路虎”
同仁堂作為中國老字號品牌,可謂婦孺皆知。
但我們?nèi)粘Kf的同仁堂均是指“北京同仁堂”,并非此文所提的“天津同仁堂”。目前,中國用“同仁堂”為名的醫(yī)藥行業(yè),還有南京同仁堂、成都同仁堂,臺灣同仁堂。
實際上,天津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確實有一段“糾纏不清”的過去。
資料顯示,北京同仁堂于1669年,由樂顯揚創(chuàng)辦。到了雍正元年,同仁堂被供奉為清宮御藥房用藥。1954年,北京同仁堂實現(xiàn)公私合營,隨后“北京同仁堂”成為中國首個老字號。
有趣的是,據(jù)天津同仁堂官網(wǎng)顯示,其創(chuàng)立時間卻早于北京同仁堂。這背后,是關于“同仁堂”品牌名的“使用來源”。
天津同仁堂官網(wǎng)顯示,其創(chuàng)立時間為1644年,比北京同仁堂還要早25年。但是,當時不叫同仁堂,而是“張家老藥鋪”。
后來,“張家藥鋪”的張益堂成為了北京同仁堂掌控者樂家的女婿。借著這層身份,張家老藥鋪開始代理北京同仁堂的藥品,并改名“京都同仁堂”,成為其中的一個分銷商。
自此,兩家關系依然十分和睦。但到了1852年,或許出于想要獨自經(jīng)營的目的,“張家藥鋪”在未經(jīng)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更名為天津同仁堂,矛盾就此埋下。
民國期間,北京同仁堂因品牌商標名稱起訴天津同仁堂。最后法院考慮到天津同仁堂掌舵人張益堂畢竟是北京同仁堂的女婿,算是自家人。判決天津同仁堂賠償之外,以后都不能使用“北京同仁堂”的商標。

從此,兩方直接斷了關系。雖然后者依然在品牌上用了“同仁堂”三個字,但據(jù)2018年的招股書顯示,天津同仁堂商標為“津同仁”。
此次,天津同仁堂IPO雖然獲得受理,但是由于北京同仁堂早已于1997年上市,出于兩者商號的問題,或許會成為天津同仁堂IPO最大“攔路虎”。
針對這個風險,天津同仁堂也十分關注。早前,天津同仁堂就專門澄清過兩家“同仁堂”之間并無關系,并強調(diào)雙方已經(jīng)不存在“商標權糾紛”。
3、結語
盡管如此,在“同仁堂”股吧中,依然有不少股民,十分關注兩者的動向。甚至有股民將天津同仁堂的上市,比作是睡在同仁堂身邊的一只老虎,同仁堂就像吃了一只大蒼蠅。

都帶著“同仁堂”的名字,如果正牌比不過“冒牌”,就鬧了笑話。就算比過了,還要擔心,“冒牌”因為更便宜吸走了部分客戶。
就在3月4日,北京同仁堂原總經(jīng)理劉向光就因違紀違法被查。而在11天前,北京同仁堂總經(jīng)理高振坤就已經(jīng)被查帶走。
實際上,從2018年起,北京同仁堂就因為“過期蜂蜜”事件,導致信用暴跌,業(yè)績下滑,承壓了巨大的壓力。而若天津同仁堂上市成功,對北京同仁堂來說,必然是一個更加危險的信號。
不過,天津狗不理的例子在前,天津同仁堂的未來如何,依然無法預判,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所明了。
聲明:圖文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微信搜索關注言商社,并在對話框回復哈佛還可免費獲得哈佛商學院強烈推薦的“經(jīng)典商業(yè)財經(jīng)著作100本”+“微粒體商務PPT100份”助你在危機時刻修煉內(nèi)功,實現(xiàn)逆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