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采集新能源“勝利果實”
沒有想到,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初見成效的時候,混合動力汽車率先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的最新數據,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已超過30%。許多機構預測,今年有望超過40%,達到800萬。
銷售額超過300萬臺,滲透率超過30%。可以說,新能源戰(zhàn)略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然而,在拆解數據結構時,我們會發(fā)現一個特別有趣的情況。在新能源銷售中,混合動力(包括增程)已經成為新能源后續(xù)增長的主力軍。
終端零售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銷售額為293.64萬臺,同比增長40.40%。;在這些產品中,純電銷售200.59萬臺,同比增長22.25%;插件銷售額93.77萬臺,同比增長105.73%。
有幾個數據值得注意?;旌蟿恿ζ嚨匿N量增長已經連續(xù)幾個季度超過純電動汽車,約為純電動汽車的5倍,成為推動新能源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源。
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接近純電的一半,這也是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遠小于純電的情況。
在過去的幾年里,混合動力只是一條所謂的非主流路線。只有日本公司的輕型混合動力汽車,如豐田和本田,在銷售。他們不能上綠卡,嚴格來說被歸類為燃油車。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大趨勢下,混合動力汽車迎來了新的曙光。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成為第一受益者。
混合動力增長率是純電增長率的5倍
單從增長速度來看,混合動力的增長率是純電的5倍左右。
目前混合動力領域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
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品牌插件銷售額達到52.02萬臺,比去年同期凈增長24.61萬臺,比亞迪上半年總銷售額達到125萬臺,插件混件車型銷售額占40%以上。
假如放在整個插混市場上,插混車型的銷量將會更高,上半年插混車型的銷量將達到72.7萬輛,比亞迪占70%以上。
上半年,理想汽車銷售額為14.12萬輛,比去年同期凈增長8.04萬輛,增長率為100%。理想的增長率在20萬的總增長率中超過60%。
這也說明混合動力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寡頭效應。根本原因是其他公司在這方面的布局很少。幾乎每輛比亞迪汽車都必須開發(fā)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版本。甚至在大多數主要銷售車型中,混合動力的選擇面遠高于純電動汽車,理想是整個系統(tǒng)增程開路的策略。
從幾年開始,混合動力汽車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
原因在于,市場上大規(guī)模的商品投放,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主要品牌的轉型都是以混動為主,比如長城哈弗,WEY,吉利銀河、領克等轉型新能源主要推廣混合動力,長安深藍直接喊出了第一增程品牌的口號。長安新品牌的起源也決定采取純電動和混合動力雙引擎驅動的策略。
伴隨著這些品牌的逐步努力,相關車型紛紛投放市場,混合動力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更重要的是,從成本、使用便利性等各個方面來看,混合動力汽車是更換傳統(tǒng)燃油汽車的最佳方案。隨意切割后者的市場份額可以大大增加混合動力汽車的數量。當然,嚴格來說,應該加上現在的說法,但這個階段至少在5-8年內繼續(xù)成立。
混合動力汽車在滿足純電動汽車產品特性的同時,避免了所有純電動汽車存在的大部分問題。
在混合動力汽車的競爭中,只有冬季電池壽命減半,使得純電動汽車幾乎失去了整個北方市場。如果按地區(qū)劃分,這種分離感會更加明顯。2022年,北方純電動汽車銷量滲透率不足5%。
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分析。2025年,如果混合動力的銷量和新能源的整體市場份額超過純電,甚至速度快,這種情況可以在2024年下半年發(fā)生。
混合動力的過渡年限并不取決于自身的過渡年限
關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的討論,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混合動力計劃只是過渡,但到底過渡了多少年,卻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期限。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單純討論“混合動力過渡論”意義不大。核心點在于時間跨度。如果150年是時間點,那么100年內燃油車還會消失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也可以說燃油車會過渡,技術會一直發(fā)展。
從商業(yè)角度分析這個問題是一個更合理的角度。從客戶需求出發(fā),開發(fā)相關技術滿足需求,需要支付多少R&D費用,客戶是否會接受汽車價格的上漲,從而閉環(huán)整個商業(yè)推理。
這一邏輯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行業(yè)看不起增長,但它就是買得好?!?/p>
增加程度可以為客戶提供電動出行體驗,同時避免大部分純電的問題,而且成本也不高,在商業(yè)邏輯上更加合理。
在這里,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可能更合適:混合動力還能持續(xù)多久?
有些人從混合動力的技術發(fā)展來比較和分析混合動力的潛力。這個想法有點誤入歧途。我認為從最后推進更有說服力。國家新能源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是純電力。然而,為了滿足用戶的電氣化需求,純電力問題在短期內難以突破。Plan B計劃的混合動力計劃提前了。
當純電能達到和混合動力一樣的產品力時,就是混合動力加速退出市場的時候。也就是說,混合動力的時間本質上并不取決于自己,而是取決于純電能什么時候解決自己的問題。
按照這個邏輯思考純電的問題。2019年左右,純電動汽車面臨的四大問題主要是安全、續(xù)航、成本和能源補充。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更加關注能源補充和支出。
對于用戶來說,補能是最大的障礙,企業(yè)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有兩個思路,換電和超充。
這里面有很多問題。比如從換電的角度來看,標準不統(tǒng)一是最大的問題,導致技術方案提供商需要重復造輪。蔚來汽車成立于2014年底,8年內換電站約1600座,每年約200座。自主品牌車型的覆蓋不能考慮透徹。
超充電主要依靠超充樁和800V高壓。當然,這也取決于電廠的供應情況。
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發(fā)展更像是水滴漣漪的波紋,每一層擴散都會更加困難,最終能擴散多遠也不得而知。
李想2022年回答股東問題的原句是,未來5年的增長將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很多人誤解了這里,認為增長還有5年的紅利期。綜上所述,混合動力的8年潛力只是起步年限。
純電是終局
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混合動力將在純電技術路線的較量中顯示出更強的競爭優(yōu)勢。
首先,負擔較小,無需承擔換電站、超充樁等計劃。此外,混合動力技術還可以利用傳統(tǒng)燃油車的資源加油站快速擴張。其實就是上下通吃的感覺。
然而,隨著周期線的延長,我們認為堅持純電源布局的公司在后期會表現出更強的確定性。和以上一樣,混合動力的優(yōu)勢主要是純電力的劣勢造成的。純電力在逐漸處理自身問題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大自身優(yōu)勢。
理想汽車的案例最具感染力,雖然目前的增程勢頭很大,但還是啟動了純電動汽車的研發(fā),官方稱之為雙能戰(zhàn)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新能源品牌基本都是完全純電的品牌,比如蔚來、小鵬、智己、極客(據報道,極客會推出增程版,但感覺不太可能,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由領克承擔,極客可以通過純電保證品牌的純度)。
不可否認,無論是行業(yè)還是用戶端,現階段堅持純電的品牌還是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比如在用戶使用中,純電池要考慮續(xù)航和能源補充;在工業(yè)方面,企業(yè)需要考慮電池成本,建立自己的能源補充系統(tǒng)。蔚來和小鵬都有這樣的策略。也將成為公司的環(huán)城河,但也增加了公司的壓力。
有分析認為,在20年的周期內,市場將處于混合動力、純電力、燃油和多技術路線共存的局面。技術形態(tài)進化的邏輯線是燃油-增加-混合-純電。
在新能源戰(zhàn)爭的階段性成果中,布局混合動力的企業(yè)會率先嘗到甜頭,但從長遠來看,堅持純電源布局的公司會在后續(xù)的競爭中爆發(fā)出更強大的勢能。
本文來自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圓周智行”(ID:yuanzhouzhixing),作者:圓周智行,36氪經授權發(fā)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