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麻煩了!青島正大片出現了這種“海底蝗蟲”!特殊的傷害...
原創(chuàng) 孫桂東 半島都市報
對青島膠州灣農民而言,
近兩年來,“海底蝗蟲”頻繁出現。
讓人太鬧心
今年春天過后
農民發(fā)現了
雖然海星總數大幅下降
但是進入四月以后
隨著蛤蜊苗陸續(xù)投入海里
白泥螞蟻又開始大規(guī)模聚集。
它們不只是以蛤蜊苗為食
粘液的分泌也會引起
蛤蜊在泥中大規(guī)模缺氧
進而導致死亡
4月16日
記者和船一起到養(yǎng)殖區(qū)探訪
三個多小時就能撈回100多公斤。
根據農民的介紹
這個密度已經和2022年差不多了。
不宜食用白泥螞蟻
沒有經濟效益
現在只能選擇地籠
還有底拖網打撈
隨著休漁期的到來
膠州灣的農場只能“望海興嘆”
不能繼續(xù)使用這兩種工具進行清潔
農場擔心白泥螞會大量繁殖。
而帶來損失
去年十月,養(yǎng)殖區(qū)發(fā)現了蹤跡
今年有許多蛤蜊苗
被吃掉或者悶死
近日,膠州灣多家養(yǎng)殖場向半島全媒體記者反映,2022年曾經洶涌澎湃的白泥螞蟻,今年又一次出現在蛤蜊養(yǎng)殖區(qū),膠州灣多家養(yǎng)殖場向半島全媒體記者反映。
打撈上來的白泥螞蟻,個頭比較大
白泥螞在2022年首次出現在膠州灣水域。2023年,青島市海洋發(fā)展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白泥螞蟻被稱為經氏殼蟲,是一種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等水域的殼蟲,一般長度在40mm~42mm左右。它生長迅速,腹腔內牙齒發(fā)達,能捕食蛤蜊、牡蠣等養(yǎng)殖貝類,看起來像蝸牛,外面有一層薄殼。
農場張先生說,2022年4月開始發(fā)現蹤跡,但直到2023年10月,他才在自己的養(yǎng)殖區(qū)發(fā)現了許多白泥螞蟻。
張先生說:“當時的大小幾乎和手指蓋一樣大,數量也不多。當他發(fā)現的時候,蛤蜊已經長大了,數量也不算太多,所以他不太在意。
今年4月,許多農場反映在蛤蜊養(yǎng)殖區(qū)發(fā)現了白泥螞蟻。而且他們吃的又肥又壯,剛散養(yǎng)到海里的一些蛤蜊苗被吃掉了,大部分被分泌的物質悶死了。
張先生說,白泥螞蟻和蛤蜊一樣,生活在海底的泥里。他們吃了蛤蜊苗后,還會分泌一種粘液,堵塞了泥沙,其他蛤蜊苗會因缺氧而窒息。如果是大蛤蜊,白泥螞蟻吃不下,大的時候可以掙扎著從沙漿里呼吸,影響比較小。
早晨出海收地籠
三小時撈回100多斤
大部分集中在跨海大橋南側水域。
膠州灣白泥螞的情況到底怎么樣?四月十六日早上六點,記者跟隨養(yǎng)殖場張先生前往養(yǎng)殖區(qū)參觀。
張先生在跨海大橋南側散養(yǎng)了400多畝蛤蜊。因為蛤蜊苗比較小,不能用拖網,所以目前只能選擇籠子打撈白泥螞蟻。
所有的籠子都是提前放在海里的,他們需要在開船到相應的坐標后,才能看到海面上的漂浮。
浮子下面是籠子的位置。漁夫把鉤子放在海里,在駕駛漁船緩慢前進的過程中,找到籠子后,他用絞盤把它提到船上。
農場正在進行操作
“白泥螞蟻分泌一種粘液。在數量多的地方,連籠子的顏色都變了?!睆埾壬f,原來的籠子清洗后會是綠色的,現在變成了灰色,上面覆蓋著沙漿。籠子里,除了一些海螺,剩下的基本都是白泥螞蟻和少量海星。有些籠子數量多,大概三四斤。
記者看到,這些白泥螞蟻整體都是白色的,個頭和大一點的蛤蜊差不多。同時,還有一些蛤蜊比手指甲還小。
有的蛤蜊苗是今年剛撒到海里的,有的是去年自然繁殖的蛤蜊后代。
張先生說,他們看不到海底的實際情況,但從打撈的情況來看,密度和2022年差不多。結合當地農民的體現,他們基本上沒有在跨海大橋的北側找到任何痕跡,大部分都集中在南側的水域。

三小時撈回兩個大籃子
從6點到9點,漁船回到了港口。三個小時,我得到了兩大筐白泥螞蟻。張先生說:“這些白泥螞蟻沒有經濟效益,不能吃,只能放在碼頭上晾干。這兩個籃子要100多公斤。不僅僅是他們的水域,很多農場都反映了這個問題。
對蛤蜊苗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農場大喊大叫太心痛了
“看著就心痛。他們吃的都是蛤蜊苗。”張先生說,與海星大小不同,白泥螞蟻專注于蛤蜊苗。它們比較小,一般不能吃長大的蛤蜊和牡蠣。白泥螞蟻會出現在蛤蜊集中的區(qū)域。

地籠撈起的白泥螞蟻
對于膠州灣的農民來說,蛤蜊苗通常從每年的二月和三月開始在海底播種。進入5月后,氣溫開始上升。如果蛤蜊苗散養(yǎng),存活率會降低。
所以,如果不及時清理,這些蛤蜊苗就不能長大,以后也很難再補苗了。到了明年,這些水域將很難再有收獲。
“在400多畝水域,光是種苗的成本就接近200萬?!睆埾壬f,近年來,牡蠣很難收獲,許多農場都在虧損。很多水域已經開始清灘,原來的牡蠣散養(yǎng)收入更有保障。
據報道,雖然也有海星的影響,但人工打撈除害后,每年的蛤蜊產量相對有保障。從收入來看,養(yǎng)殖蛤蜊的風險相對較低。
然而,今年出現了大量的白泥螞蟻,讓農民非常頭疼。張先生說:“打撈難度大,危害大。海星比較大,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農民也可以雇猛子在海里打撈,出售的海星也可以彌補一些損失。但是白泥螞蟻沒人吃,只能用船放在籠子里或者拖網清理。
休漁期快到了
如何打撈成難題
2022年,膠州灣首次出現了大量的白泥螞蟻。為了管理,青島市海洋發(fā)展局要求山東省農業(yè)農村廳在休漁期間,允許農場徹底清理海星和經氏殼蟲。
據報道,在膠州灣劃分區(qū)域,允許養(yǎng)殖場選擇地籠網和底拖網。底拖網的開放時間為7月1日至20日,地籠網的開放時間為7月1日至31日,底拖網的船舶僅限于養(yǎng)殖漁船,處置后地籠網統一收繳銷毀。
紅島港口負責人趙宇昌表示,去年海星總數較多,相關部門也根據實際情況推遲了膠州灣養(yǎng)殖船地籠和拖網工作。然而,目前的通知是,只允許在5月1日之前。進入休漁期后,地籠和底網在膠州灣無法繼續(xù)工作。
“這是目前農民最頭疼的問題。”趙宇昌說,白泥螞蟻通常從4月份開始出現。他們害怕高溫,8、9月份就消失了。目前主要的打撈方案是下籠和使用拖網船。
看到休漁期快到了,即使加快了打撈,也無法清理干凈。如果他們在休漁期不能工作,他們擔心白泥螞蟻的總數會急劇增加。
“希望相關部門能調查情況,出具一些計劃?!壁w宇昌說,農民每天出海都很辛苦。最近是蛤蜊的收獲期。他們都在凌晨一兩點出海,四五點離岸。即使在寒冷的天氣里,只要不刮大風,他們也必須出海工作。而且這兩年受這些“海底蝗蟲”影響很大。如果不能及時清理,一年的工作就白費了。
鏈接:
今年海星斷崖式下降,
對于貝類影響不大
對于膠州灣的農民來說,海星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去年2月,海星總數相對較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猛子將來到青島,在海上打撈海星。
與此同時,買家也在碼頭上收購,甚至在碼頭周圍建立了加工廠,構成了產業(yè)鏈服務。然而,今年海星數量急劇下降。
紅島港口負責人趙宇昌說,春節(jié)過后,海星總數一直很少,有些漁船一天只能拿回幾百斤。幾年前,三四月份出海的時候,只有一艘漁船能拿回兩三千斤,一天上岸幾萬斤也沒問題。
4月15日,記者再次來到紅島漁港碼頭,發(fā)現出海打撈海星的漁船并不多,只有六七艘船。每艘船帶回來的海星數量不多,大概一兩百斤。從那以后,碼頭上的買家排隊的場景消失了,許多買家已經開始轉行。
在采訪青島市海洋發(fā)展局相關負責人時,記者也對此進行了驗證。青島市海洋發(fā)展局相關負責人韓主任表示,近兩年來,他們一直在密切關注海星的情況。今年,他們對幾個標記的點進行了徹底的調查,幾乎沒有發(fā)現海星,甚至沒有看到任何點。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采取了很大的措施。然而,之前也有過海星在休漁期間大量出現的情況,他們也在密切觀察,時刻準備采取有效措施。
---------------------
●據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報道 孫桂東
原標題:“太鬧心了!青島正大片出現了這種“海底蝗蟲”!特殊的傷害...》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