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米家生態(tài)”擦邊球,小作坊家電套路多慎買
要是你在網上搜到一堆打著“米家App互聯”旗號的智能桌面電風扇,要知道,小米品牌根本沒這種產品,而且小米官方的桌面電扇也不接入米家。
不久前,小雷搬了新住處,由于樓層低,廚房悶熱,就想買臺小電風扇放在廚房桌上做飯時用。因為家里用的都是米家生態(tài)家電,自己又用著小米手機,看到一款支持米家互聯的桌面電風扇,沒多想就下了單。

(圖片來自雷科技)
買回來用了幾天,發(fā)現這臺電風扇接入米家互聯的體驗還不錯,聯網配對、遠程控制都很順暢,但問題出在電風扇本身。首先,電量顯示不準確;其次,詳情頁說有100擋風力可調,實際只有4 - 5擋,更別說“冷過空調”“AI智能”這些宣傳賣點了。
嚴格來講,能用米家App控制,是這臺風扇唯一能稱得上“智能”的地方。
網上同款產品鏈接不少,只是牌子不同,詳情頁素材差不多,價格相差10 - 15元,靠的就是信息差。商家都會把“支持米家App控制”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當作核心賣點??赡芤驗槎▋r不高,這類小電扇銷量很高,不太好的都有1W +。

(圖片來自雷科技)
小雷買貴了,關鍵是宣傳太夸張,實際體驗和宣傳落差很大,核心的芯片、電池、電機都沒有明確標識和供應商來源,不說真假,產品介紹就有山寨味。
帶著好奇心逛網店,小雷發(fā)現,不只是桌面電風扇,靠“米家生態(tài)”打擦邊球的山寨小家電還真不少。
“米家互聯”套路多,小作坊家電不少
小雷對山寨電風扇感到擔憂,一方面,“小作坊”產品核心零部件來源不透明,尤其是電池,電芯的生產廠家、容量等,產品詳情頁和機身都不詳細標注。雖說功率不高,但電芯老化和質量問題,一旦電池熱失控,沒有廠家負責,有一定危險性。而且同類產品鏈接多,混淆視線,增加了消費者選購成本。
另一方面,“小作坊”產品沒有嚴格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測試和驗證,電路設計、防水防塵措施估計也不好。像小雷開頭提到的,一款風扇換好幾個牌子賣,估計是統一供貨商貼牌,品牌和產品質量聯系不大。看評價,即便有“差評”,也只是“風量小”等無關痛癢的評價,有“控評”嫌疑。

(圖片來自雷科技)
提到米家生態(tài),人們會覺得是“小米認證產品”。畢竟小米官方銷售的桌面移動風扇不便宜,還不支持米家App,這讓三方品牌的產品更有吸引力。不過,部分品牌的電風扇會在產品頁面標注電芯規(guī)格、容量和真實風速擋位,比如公牛等。
小雷還發(fā)現,不只是桌面電風扇,其他靠“米家生態(tài)”打擦邊球的山寨小家電也不少。比如一款宣稱接入米家生態(tài)的智能驅蚊器,在產品標簽里刻意模糊自己品牌,強調“米家智能”,還有“三核芯片”“4K超聲波驅蚊智能芯片”等,明顯是針對小白的山寨營銷。

(圖片來自雷科技)
對比來看,COKIT品牌驅蚊器強調適用于米家App生態(tài),充分展示自有品牌標識,支持智能換液提示、定時開關,詳情頁還有生產許可、檢測報告等提示,不會用“米家智能”擦邊。
這樣,不懂的人不會因看到“米家智能”就以為是小米產品而買錯,而山寨產品正相反,就想用這些字眼讓你以為是“正品米家產品”。
此外,小雷在小紅書上看到,有網友反映某品牌滅蚊燈宣稱接入米家App,但多次連接不上,換產品后還是連不上,于是發(fā)帖“避雷”。嚴格來說,有的品牌不算“山寨”,甚至是小米有品銷量TOP1,產品本身可能沒問題,但米家App連接體驗不理想。
市面上還有不少米家空調伴侶的“平替”版本,功率限制和小米空調伴侶差不多,有3C認證,接入米家生態(tài),能用米家App控制,還能和其他米家生態(tài)電器智能聯動,很多人沒多想就下單了。
在小紅書上,不少網友吐槽買到山寨米家空調伴侶,比如用遙控器開空調后,工作狀態(tài)不同步到米家App,用空調伴侶開空調會覆蓋之前的溫度設置。評論區(qū)有網友說,米家的和某品牌“平替”的都有,前者能實時識別,后者不能。
(圖片來自雷科技)
這些小家電還算好的,大家電山寨情況更離譜。不少人以為“小米零度”和“小米地寶”牌智能馬桶是小米的產品,買回家體驗不好,后來這家公司因侵權被小米告上法庭,小米勝訴了。
小家電“碰瓷”小米的情況雖沒智能馬桶嚴重,但也不少。從產品定價和店鋪銷量看,因相信“米家生態(tài)”而入坑的人真不少。不過,能怪米家App生態(tài)嗎?
小作坊濫竽充數,不能怪小米開放
實際上,米家App生態(tài)的接口協議很開放,不僅能連接小米及生態(tài)鏈公司的智能產品,第三方產品接入也不難。
根據小米澎湃智聯IoT開發(fā)者平臺官網,米家有完整的免開發(fā)接入流程,支持低代碼快速開發(fā)固件,對于燈、開關、電機等成熟品類,還有專門的免開發(fā)解決方案,技術力量弱的小作坊也能在7天內0代碼快速接入,接入成本不高。

(圖片來自小米官方)
如果不走小米官方的IoT免開發(fā)流程,一些三方技術服務商,如小匠物聯,有自己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還和小米IoT、華為云IoT、鴻蒙、百度小度等合作。也就是說,小作坊產品可借助這些第三方技術服務供應商接入米家App。
確實,小米品牌影響力和用戶群體龐大,一些小家電接入米家App或鴻蒙生態(tài),是因為小米和華為背后有大量用戶,且用戶有很多生態(tài)設備,買電器更看重生態(tài)互聯。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小作坊家電都接入米家或鴻蒙生態(tài),甚至在標題和產品介紹上混淆視聽。

(圖片來自小匠物聯)
這能怪米家生態(tài)太開放嗎?小雷覺得這種說法太極端,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tài)吸引三方品牌進駐,擴大了品牌生態(tài)圈子,對用戶粘性有積極意義。
開放接口和協議導致小作坊品牌涌入是必然的,但不能因為接入門檻低、小作坊產品泛濫就怪平臺太開放。也不能怪小米對小作坊產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擦邊產品可能比我們想的還多。
雷科技認為,家電制造商應加強產品制造、宣傳等環(huán)節(jié),讓品牌、參數透明化,平臺監(jiān)管也很重要。作為消費者,小雷建議盡量選大品牌的生態(tài)產品,別因生態(tài)互聯沖動消費。
擦亮雙眼,別被“生態(tài)噱頭”忽悠
最后,小雷根據自己的購買經驗,建議大家買小家電時擦亮眼睛,多關注有明確參數標注和品牌展示的產品,看到一些不明所以的產品介紹和參數,最好避開。
就算產品不支持品牌生態(tài)互聯也沒關系,比如風扇,電機和電池是核心,生態(tài)互聯只是加分項,別被“生態(tài)焦慮”影響。
不管是電風扇還是空調伴侶,本質都是電器,體驗好壞是一方面,因產品質量導致的意外,沒人想遇到。總之,有大品牌互聯生態(tài)加持是好事,但別貪小便宜,官方產品參數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有廠家負責售后。
而且,小米產品本身就有性價比,家電價格在行業(yè)中不算高,為了低價盲目找“平替”不可取,畢竟小作坊產品參數很多都不明確。
本文來自“雷科技”,36氪經授權發(fā)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