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萬物》“破圈”成爆款,打通年代劇現(xiàn)代表達新通道
《生萬物》已經(jīng)收官。這部由劉家成導演,楊冪、歐豪主演的年代情感劇成績斐然,劇集平均收視率達2.8863%,暫列今年央視八套劇集平均收視率第一;劇集實時收視率峰值為4.3535%,打破近3年央八劇集實時收視率峰值紀錄;截至目前,熱播期累計全端播放量17.66億;單日全端播放量峰值破2億,全端播放量登頂近3年歷史第一。
對于導演劉家成而言,這樣近乎“爆款”的收視成績并未讓他有太多波動。從最初看到《生萬物》的劇本,他就一直關注能否在有年代感的故事里,找到與當下觀眾連接的可能。如今,《生萬物》不僅收視高,還憑借超高的角色討論度“霸榜”,打通年代劇的現(xiàn)代表達通道已取得成效。
導演劉家成(白衣者)在拍攝現(xiàn)場工作
改造跨度,更易與觀眾共情
從京味劇轉型拍年代劇,外界覺得劉家成的題材跨度大,但對他來說,這是自主選擇的“有意為之”。拍完《正陽門下小女人》等京味劇后,不想局限于一種題材的劉家成,轉而去拍了海軍題材的軍旅劇《海天雄鷹》,之后便接到了《生萬物》的劇本。
“一開始看的就是改編后的劇本,我先看了十來集,這十來集恰好是故事精華,一下就吸引了我?!薄渡f物》原著名為《繾綣與決絕》,是人民文學獎獲獎作品,時間跨度涉及四代人,比劇集長很多。但要將文字轉化為影視,劉家成認為必須取舍。“從影視拍攝經(jīng)驗看,觀眾在15集長度能與一代人建立情感連接,若拍四代人,觀眾剛跟上一代角色共情,就跳到下一代故事,容易棄劇?!?/p>
原著涉及近百年歷史,所以要做具體年代的取舍。故事最終選了1927年到1947年這二十年作為主要時代背景,以寧繡繡和封大腳的人生為主線,反映魯南農(nóng)村土地變遷下,寧、封、費三大家族兩代人的命運沉浮?!皩嶋H上我們沒放棄原著歷經(jīng)滄桑的人物視角,故事開篇是以年邁的繡繡回憶重敘,結尾也會延續(xù)到當下?!彼f。
提亮人設,更符當代價值觀
除了在時間跨度上進行大幅“改造”,《生萬物》相比原著的人物設定也有諸多變化。劇集播出時,熱忱專一的封大腳因?qū)C繡死心塌地,受到不少觀眾熱捧,甚至有人直呼“嫁人就嫁封大腳”。而在原著中,封大腳沒這么“可愛”,他對繡繡在土匪窩的經(jīng)歷毫無憐憫,甚至以此羞辱繡繡,有更多陰暗面。
“我們給封大腳增添了更多爺們兒氣息,讓他有敢于承擔的氣質(zhì),繡繡的人格也增加了更主動的部分?!眲⒓页赏嘎叮恢皇侵鹘?,劇里很多受觀眾喜愛的角色都經(jīng)過了“提亮”處理,比如寧學祥和封二自帶搞笑的摳門屬性,蘇蘇人生中悲慘的部分也做了調(diào)整。
“這種調(diào)整不會減弱劇集的批判性,我們批判的是封建糟粕對人的壓迫,這種主題不一定要沉重,也能用幽默方式表達。”在劉家成看來,影視作品有價值觀引導的職責,“但影視作品寓教于樂要‘樂’在先,我們可以把要表達的東西融入人物命運,潛移默化影響觀眾,而非刻意灌輸?!彼J為影視作品不應刻意賣慘,“我們的主題是反映劇中人物對命運的反抗,如今觀眾看劇會設身處地反思,若自己身處其中,能否做到這樣的反抗?!?/p>
農(nóng)民指導,大山深處租地種田
與過去多數(shù)年代情感劇不同,《生萬物》雖是農(nóng)村題材,卻突破性地啟用了一大批年輕演員擔綱主角,楊冪、歐豪、邢菲、藍盈瑩等年輕演員讓原本沉重的題材煥發(fā)光彩,也為該劇吸引了一批相對年輕的觀眾群體。
在劉家成看來,啟用年輕演員講述《生萬物》的故事符合劇本設定,“劇里的繡繡、封大腳、蘇蘇和銀子等人只有二十來歲,甚至比演員們還年輕,而故事跨度有二十年,需要演員有相對豐富的人生閱歷?!蹦壳暗难輪T陣容是奔著“合適”去選的,最大的難題或許是讓沒什么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年輕演員適應農(nóng)村題材。
劉家成透露,劇組的年輕演員都很勤奮,他直言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農(nóng)村生活沒具體概念,但確定出演后,演員們都用各種方法盡可能接近角色。楊冪進組前特意去山東農(nóng)村農(nóng)民家中體驗生活,學會了燒火炒菜和做基本農(nóng)活。“繡繡本是地主家大小姐,上過私塾,有書卷氣。她從大小姐變成農(nóng)婦,接觸土地和農(nóng)活,這個變化過程和演員自身是同步的?!?/p>
為保證演出時不“露怯”,劇組專門邀請兩位真正的農(nóng)民駐組指導演員表演,“鋤頭怎么用,干活不能氣喘吁吁,要用巧勁兒,這些細節(jié)都要詳細指導。”
為營造良好拍攝氛圍,劇組甚至在山東沂蒙山深處租下幾十畝農(nóng)田,從插秧、播種到收獲全程實拍。劇組主創(chuàng)親身體會到農(nóng)民“看天吃飯”的辛苦,也常因暴雨無法完成預定拍攝任務,由此深刻體會到劇中老百姓對土地的尊崇。
劉家成說,劇名“生萬物”講的是“土生萬物”,當劇中的繡繡成為農(nóng)民一員,第一次參與“打春?!保w會到土地對農(nóng)民的重要性,再歷經(jīng)土地改革,就能深刻認識到千百年來中國百姓與土地的關系,土地魂也是民族魂,主題就借此潛移默化地展現(xiàn)出來了。(北京晚報記者 李夏至)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