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不能只依賴華為前行
作者 | 田羽
賽力斯,盈利表現十分亮眼。
近期,賽力斯公布中報業(yè)績,上半年利潤達29.41億元,同比增速超80%,在A股車企中領先。然而,在這漂亮的盈利數據背后,賽力斯也出現了隱憂。
較為明顯的是,賽力斯營收增速放緩,銷量同比下滑。面對銷量壓力,賽力斯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款問界爆款車型上,如8月25日上市的問界M8純電版。
進入新能源車下半場,爆款車效應逐漸減弱,競爭焦點已從“押中爆款”轉向“構建護城河”。尤其在智能化、電動化深度融合的賽道上,缺乏體系化研發(fā)能力很難立足。
研發(fā)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賽力斯在研發(fā)投入上與主要競爭對手差距明顯,再加上長期高企的資產負債率和持續(xù)的融資壓力,給其持續(xù)投入研發(fā)帶來了不確定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界字輩”合作伙伴已擴展到5家。賽力斯雖曾享受先發(fā)紅利,但隨著華為資源和注意力被分散,其曾經獨占優(yōu)勢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利潤領先背后
賽力斯的發(fā)展起點并不高。
1986年,它只是一家從事零部件和摩托車業(yè)務的小企業(yè)。2003年與東風汽車合資,才正式進入汽車制造業(yè)。2016年開始轉型新能源,但進展緩慢,財務狀況也一直不佳。
2021年是賽力斯的轉折點,它與華為合作推出“問界”品牌,開創(chuàng)了“智選車”模式。不過,在合作中,華為占據主導地位,產品設計、定義、生產質量把控、銷售等都由華為決定,問界產品還搭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yè)務單元全套部件,前期問界品牌甚至也屬于華為。
余承東曾在鴻蒙智行年度直播中提到與賽力斯合作的緣由。當時華為受制裁,缺芯片、缺產品,思考華為產品可應用的車型時,發(fā)現智能汽車電機部件能用于賽力斯車型。
余承東還透露,華為聯系多個車廠合作,只有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愿意合作,由此開啟了鴻蒙智行的首個合作。
然而,這個起初不被看好的合作,卻改變了行業(yè)格局。
問界品牌在2022年發(fā)布首年銷量超7萬輛,讓外界看到了華為的實力。在賽力斯的示范下,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和北汽集團先后與華為終端合作。2023年11月,智選車模式升級為鴻蒙智行技術生態(tài)聯盟。
2024年,問界品牌年銷量達38.71萬輛,同比增長268%。賽力斯也進一步加深與華為的合作,當年8月向深圳引望智能有限公司投資115億元,獲得其10%股份,引望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yè)務單元的資產新實體。
在問界的推動下,賽力斯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賽力斯營業(yè)收入1451億元,同比增長305.5%;毛利率達23.8%,同比提升16.6個百分點;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億元,而2023年凈虧損24億元。
2025年上半年,問界品牌繼續(xù)助力賽力斯業(yè)績,全系車型累計交付超14.7萬輛,6月單月交付超4.4萬輛,刷新月度交付量記錄。因問界M9和M8售價較高,上半年分別銷售6.2萬和3.8萬輛,拉動問界品牌平均成交價超40萬元。
據此估算,上半年問界品牌為賽力斯貢獻近600億元收入。
在華為和問界的帶動下,賽力斯利潤在A股車企中領先。上半年,賽力斯歸母凈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速高達81%,在A股汽車板塊排名第一。相比之下,同期比亞迪增速僅13.8%,上汽、長城、長安等老牌車企利潤紛紛下跌。
不過,賽力斯也有隱憂。雖然利潤大幅增長,但上半年營收下滑,銷量也面臨壓力。
銷量掉隊之困
中報公布前,賽力斯公布今年前7個月銷售情況,整體銷量累計同比下滑12.75%,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同比下滑10.87%。
實際上,銷量下滑從年初就已顯現。
今年1月,賽力斯銷售新車22430臺,同比降45.8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7906臺,同比下滑51.39%。2月情況類似,當月所有車型銷量21329臺,同比環(huán)比分別減少39.4%、4.9%;新能源車2月銷量17841臺,同比環(huán)比分別減少41.0%、0.4%。
這表明,利潤表的繁榮背后,銷售引擎已減速。
尷尬的是,這發(fā)生在行業(yè)整體高增長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1500萬輛,同比增長超10%;新能源汽車產銷接近700萬輛,增長均超40%。
問題的關鍵在于豪華SUV市場競爭激烈。
問界M9曾連續(xù)數月成為中國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銷量冠軍,這吸引了眾多對手。騰勢、領克、奇瑞、深藍等品牌紛紛發(fā)力,寶馬、奔馳等傳統(tǒng)豪華品牌憑借品牌和渠道優(yōu)勢加速電動化轉型,理想、蔚來等新勢力也快速布局。
業(yè)內預計,2025年將有17款六座新能源SUV集中上市,豪華SUV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賽力斯的問界系列首當其沖,競爭壓力巨大。
此外,賽力斯對華為的依賴也成為潛在風險。過去幾年,問界的成功得益于華為在技術、渠道和營銷上的支持。但隨著“鴻蒙智行”聯盟成員增加,華為需平衡資源,賽力斯獲得的華為資源將被稀釋,未來能否繼續(xù)享受最大“華為紅利”存在不確定性。
面對銷量下滑,賽力斯仍采取“押寶爆款”策略。8月25日上市的問界M8純電版,起售價35.98萬元,2小時內大定突破7000輛,看似復制了爆款節(jié)奏。但從長遠看,決定企業(yè)生死的是體系化研發(fā)能力、產品矩陣和用戶長期口碑。
研發(fā)與融資難題
在新能源車競爭激烈的下半場,一款爆款車型已不足以讓車企脫穎而出,體系化研發(fā)能力才是立足之本。
賽力斯在中報中強調自身研發(fā)優(yōu)勢。稱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累計研發(fā)投入近300億元,打造了“魔方技術平臺”,可滿足多級別、多品類、多動力形式車型的開發(fā)需求。
依托該平臺,上半年賽力斯推出2025款問界M9增程版、問界M9純電版、問界M8增程版和問界M8純電版,實現了研發(fā)效率和成本控制的突破。
賽力斯還公布研發(fā)人員6984人,研發(fā)投入同比增長154.9%,累計獲得授權專利6826個。
不過,數據顯示,賽力斯的研發(fā)投入仍難與主流對手相比。2025年上半年,賽力斯研發(fā)費用29.3億元,不足比亞迪的10%,與上汽的81.7億元、長城的42.4億元、長安的32.8億元也有差距。若看過去幾年累計投入,差距更大,2022 - 2024年,比亞迪研發(fā)費用累計超千億,上汽集團累計540.5億元,長城和長安分別累計237.8億元和168億元,而賽力斯累計投入不足100億元,僅86億元。
這讓人懷疑賽力斯是否過于依賴華為技術,自身核心研發(fā)能力薄弱。
更麻煩的是,高負債率壓縮了研發(fā)空間。2023 - 2024年,賽力斯是A股汽車板塊資產負債率最高的車企,分別為85.95%和87.4%。2025年中,雖被北汽藍谷反超,但資產負債率仍高達76%,高于比亞迪、上汽、長城和長安。
這導致賽力斯長期需要融資。據經濟參考報統(tǒng)計,自上市以來,賽力斯累計直接融資240.65億元,2020 - 2022年是融資高峰期,通過三次定增累計融資135.73億元。
2025年,賽力斯又開啟新一輪融資。今年4月1日宣布赴H股上市,業(yè)內預計融資超70億元。此外,賽力斯還在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層面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6月25日公告顯示,賽力斯汽車已完成戰(zhàn)投引入,增資金額50億元,此前國開制造業(yè)基金于2024年12月對賽力斯汽車投資11.2億元。
賽力斯融資不斷,但銷量持續(xù)下滑。雖利潤亮眼,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能否在研發(fā)和技術上突圍,擺脫對華為的依賴,建立自身核心競爭力,還需時間驗證。
參考資料:
經濟參考報《債務壓力大賽力斯高度依賴融資“補血”》
第一財經《去年盈利超50億,開年銷售下滑,賽力斯面臨不小挑戰(zhàn)》
財新《華為合作車型助力賽力斯2024全年扭虧為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