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機票“勸退”的打工人,都奔向吉林了?
路通了,吉林旅游的商機也來了。
01
上個周末,旅界的旅友群突然被吉林旅游的話題刷屏。
有群友稱,今年十一,自己搶到了9月28日剛開通的北京朝陽直達長白山高鐵首日票,4個半小時就能進山,當天還能泡溫泉、賞楓葉。
也有人在群里征集自駕伙伴,打算沿著同一天通車的G331吉林段,從和龍一路開到琿春,將整個假期都獻給公路和風景。
仿佛是事先約定好的,鐵路與公路在同一天讓吉林地圖“亮”了起來,也進入了游客的出行計劃。
從旅友們熱烈的討論中可以看出,選擇高鐵直達的游客看重的是便捷高效,上午進站,下午進山,第二天就能沖擊主峰、觀賞天池。
而自駕的游客更在意G331這段旅途中的景點密度,圖們江的水霧、延吉的咖啡香、集安太極灣的光影,走走停停,每一段路都值得慢慢游玩。
總之,當很多人還在糾結今年十一機票為何還不降價時,吉林旅游的熱度卻一路飆升,黃金周的出行格局也在悄然改變。
據多家媒體報道,十一前開通的沈白高鐵,起于沈陽北,終于長白山,全長約430公里,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在吉林設有通化、白山東、江源東、長白山西、長白山五座車站。
公路方面,G331吉林段把以往那些讓人心動卻難以到達的景點串聯成了一條可游可住的自駕環(huán)線,在擋風玻璃前呈現出一幕幕連貫的風景。

這兩條線路趕在國慶前通車,讓同一天變成了出發(fā)的好日子。游客的照片從高鐵站臺,轉到二道白河溫泉池,再跳到琿春“一眼望三國”界碑旁,行程清晰,節(jié)奏完美。
很快,出行的熱度也反映在了訂單和搜索量上。
飛豬9月份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吉林省整體預訂量同比大幅增長62%,客單價同比增加6.5%;租車預訂量同比增加140%,線路游預訂量同比更是飆升217%。
值得注意的是,新開通的沈白高鐵、G331吉林段經過的熱門城市延邊、白山等城市旅游訂單增速最為顯著。
美團旅行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假期前夕,搜索國門景區(qū)的熱度同比上漲了40%,吉林和黑龍江、內蒙古等地,一同登上了國門游熱度省份榜單。
路線變寬了,節(jié)奏改變了,十一前的吉林,率先進入了旅游旺季的狀態(tài)。
02
今年國慶,高鐵比機票更受歡迎,除了受臺風影響的海南航線,大多數航線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沒有出現往年節(jié)前降價的情況。
從春節(jié)到五一,再到如今的中秋國慶,人們的出行總量在增加,但人均花費卻在下降,這屆不愿被“割韭菜”的游客更愿意選擇實惠的出行方式。
當節(jié)假日出行更注重性價比時,誰能提供省心的出行路線,誰就能吸引游客。高鐵和自駕雙管齊下的吉林,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
其實,吉林的文旅資源本身就很有看點,從長白山的天池、瀑布,到延邊的民俗小城,再到鴨綠江畔的邊境風情,景點豐富多樣,地貌各不相同。但對很多游客來說,想去是一回事,怎么去又是另一回事。
今年十一吉林旅游火爆的背后,很多目的地看似沒有變化,真正讓游客愿意掏錢的是暢通無阻且價格合理的出行路線。
沈白高鐵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出行時間,從北京出發(fā),4個半小時就能到達長白山,屬于半天車程可達的范圍;從沈陽出發(fā),用時更是壓縮到2小時以內,甚至比市內堵車的時間還短。
更重要的是,對于北方游客來說,一張高鐵票帶來的是時間和消費上的確定性。

沈白高鐵開通后的吉林路網
從吉林省內城市的聯動來看,這條高鐵的通車不僅提高了城市之間的通達效率,看似只是一條線,卻連接了東北城市的時間半徑,也改變了過去碎片化的旅游認知。
另一邊的G331吉林段,則解決了游客從下車到深入游玩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自駕游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跟著導航走,走到哪算哪,哪里方便就去哪里。
一位深度自駕游愛好者朋友曾跟我說,他在國內各地開車游玩,最大的好處就是喜歡的地方可以多呆幾天,不好玩就直接開走。
而今年通車的G331吉林段,不僅打通了一條路,還完善了服務區(qū)、加油站、旅游驛站、停車觀景臺等配套設施。
比如,靠近長白山西景區(qū)的旅游驛站已接近完工,從和龍到琿春的路段上也陸續(xù)增加了停車和補能設施,這一帶的自駕體驗變得更加細致,駕駛感受也更加輕松可控。
實際上,如今的吉林更適合一路游玩、一路停留。
高鐵吸引了大量游客,自駕則進一步提升了小城的消費活力。從消費結構來看,這兩個變化是同一個故事的上下篇。
今年平臺數據顯示吉林旅游的高速增長,正是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游客可以先乘坐高鐵快速到達,再租車自由出行,東北金秋旅游的流動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
畢竟,當路線重新規(guī)劃后,目的地的游玩方式也會隨之改變。
03
前段時間,在我的邀請下,一位德國朋友第一次來中國旅游。
他對中國高鐵的準時和高效感到十分驚訝,不停地說坐火車就像看鐘表一樣精準。他還表示,自己早就受夠了德國火車ICE的延誤、晚點和罷工。臨走前,他特意拍了一張沈陽北站的電子屏發(fā)朋友圈,說想搬到中國養(yǎng)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走出國門,同時也有不少境外游客來到中國。
旅界年中觀察指出,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2000萬外國人入境中國。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9月通報,今年1到8月的入境人數已突破2500萬,旅游紅利逐漸顯現,國際市場的回暖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這對吉林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對于國內游客來說,兩條線路的開通改變了節(jié)假日的出行結構;對于海外游客來說,這更像是一次中國旅游產品體驗的升級。
當長白山直接納入東北高鐵圈的主軸線路,G331串起的邊境公路則提供了另一種旅游體驗模式,無論是跟團游還是自由行,行程都十分順暢。
其實,早在這兩條線路開通之前,吉林的旅游熱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截至今年8月底,吉林省外到達游客同比增長超過10%,12家重點4A景區(qū)接待人次增長了12.3%,入境游人數更是同比增長37.8%。
如今,沈白高鐵和G331公路雙線開通,時間成本降低,旅游產品更易被發(fā)現,出行路線更加暢通,必將吸引更多人前往東北,一場屬于吉林的旅游熱潮就此加速到來。
另一方面,這兩年,吉林各地的文旅局長不搞花里胡哨的變裝,也不跟風炒作網紅城市。人民的高鐵邀請人民剪彩開通,沈白高鐵沿線通化市、白山市、長白山管委會轄區(qū)的普通百姓成為了鄉(xiāng)野剪彩人。
這種接地氣的運營思路,還體現在對文旅產品的精心打磨上。
從景區(qū)的軟硬件設施、門票預約機制,到長白山周邊的民宿、溫泉、集散中心、驛站系統(tǒng),再到延邊小城的咖啡與夜市業(yè)態(tài),吉林腳踏實地地完善著當地的文旅服務體系。
說白了,在國內文旅產業(yè)進入新階段的當下,誰能讓游客住得更舒服、玩得更實惠,誰就能獲得更多的消費收益。
吉林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在從風景線向服務線轉變的過程中,高鐵節(jié)省了時間,自駕豐富了體驗,還吸引了那些被十一天價機票“勸退”的打工人。
這,或許就是務實做事與作秀之間的本質區(qū)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旅界”,作者:theodore熙少,36氪經授權發(fā)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