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私密化“第三空間”成商場“新寵”,新中式茶館前景如何?
來源丨贏商網(ID:winshang)
作者丨石后武
點擊閱讀原文
新消費領域崛起,越來越多潛力玩家肆意生長,新消費投融資 " 戰(zhàn)場 " 火力全開。本系列通過融資盤點、投資人采訪、單個品類 / 品牌融資解讀等,剖析新消費創(chuàng)投的邏輯與新趨勢。
未來," 好茶賣低價,環(huán)境更清新 " 將是中式茶館賽道的趨勢。
隨著 90 后和 00 后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 健康養(yǎng)生 "、" 去油膩 "、" 互動社交 "
提到茶館,給人的固有印象是街邊市井、煙火氣息濃厚,并且門店多遍布于大街小巷弄堂當中,門店環(huán)境和裝修設計風格相當接地氣。
然而,在深受星巴克 " 第三空間 " 概念啟發(fā)以及把脈消費升級的趨勢后,新中式茶館已經完全褪去固有的 " 煙火氣息 ",取而代之的是
注重私密性、門店設計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設計理念。
與傳統茶館不同的是,中式茶館多選址于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目前未見中式茶館進入下沉市場。同時,中式茶館的身影也慢慢出現在購物中心里,其中不乏萬科廣場、萬達廣場、大悅城等中高端商場。茶館作為中國傳統重要的休閑場所,走進現代化的商場,到底能否走出差異化的競爭道路、能否緊扣目標客群的消費需求、實現正向盈利呢?
據贏商大數據顯示,目前進駐購物中心的新中式茶館品牌主要包括隱溪茶館、Boss Lounge 茶館等品牌,雖然數量不多,但或許是購物中心追求品牌矩陣差異化的突破口。

茶館進階,造私密化 " 第三空間 "
每個品牌都會有自己的清晰定位以及目標客群,因茶館品牌具有強商務和休閑社交屬性,從經營層面來看,其目標客群基本是商務人士或者追求品質生活方式的人士。明確客群之后,茶館品牌在選址上就會有更加清晰的目標,遵循基本的商業(yè)邏輯,有客流才有營收。
據贏商網觀察,茶館品牌的門店往往開在靠近商務寫字樓、商圈附近,或者繁華路段,核心街區(qū),一方面與新式茶飲等商業(yè)場景互為補充,另一方面這些地區(qū)的客群消費能力高、客流量大。也有很多門店開在環(huán)境優(yōu)雅的靜謐街區(qū),靠口碑傳播和品牌影響力吸引目標客群。
當然,對于需要滿足顧客強烈體驗消費需求的茶館來說,運營是重中之重。在運營方面,門店設計風格、產品品質、活動運營成為品牌實現經營效果的主要發(fā)力點。
門店融入中式設計
中式茶館的 " 中式 " 就體現在設計風格上,品牌注重突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且融合現代化極簡風格,為消費者打造一個自然健康、幽靜詩意的多元化品質空間。
贏商網曾走訪創(chuàng)立于西安的瓦庫茶藝社,看到了一個以瓦為主題的茶藝館。瓦庫將象征傳統文化的 " 瓦 ",融入到茶館的室內建筑中,并堅持 " 陽光、空氣、綠色 " 的設計理念,讓喝茶更貼近自然。
而上海隱溪茶館建國西路店嵌入品牌特有的中國山水畫意境,通過空間造景,在翠竹、磐石、苔蘚、蕨類之間營造人與時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隱秘空間。
聚焦茶產品
茶是中式茶館的核心產品,在選品和泡茶方式上同樣需要 " 大做文章 "。瓦庫的品牌持有人趙少君就向贏商網介紹了瓦庫在產品上所做的努力:
首先,在選茶上注重品質,突出名人、名山、名企,以此充分發(fā)揮傳統茶文化的優(yōu)勢;
其次,在泡茶方式上,瓦庫堅持回歸傳統且形式多樣,通過功夫泡、壺泡、蓋碗等形式,滿足不同人士需求的同時增加了茶客們泡茶的參與感與趣味性。
除了茶之外,在產品組合上適當搭配點心、糕點,或者簡餐。
運營上突出社交、休閑屬性
在活動運營上,中式茶館更加突出消費者的主動性,茶館品牌雖然從商務人群切入,服務于職場人士,但是社交、休閑等消費客群也逐漸增多。茶館針對這些客群,除了提供桌游、狼人殺等娛樂體驗場景,也會有一些茶文化講解、抄經體驗課等與門店調性相契合的文化活動,讓消費者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的同時擁有精神上的愉悅。
一位經常出入茶館的消費者向筆者描述,去茶館最看重的是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朋友同事之間能享受到私密的互動體驗,而且茶館多以包廂的形式供消費者體驗。
渠道升級,或成商場 " 新寵 "
由于中式茶館切中當前 " 健康 " 消費的需求點,部分茶館品牌也嘗試進駐聚集最多消費者的購物中心。據贏商網了解,在上海就有隱溪茶館、六克茶方茶館、茗約 · 荷境茶館、梅間堂 METEA 茶館、雪夜訪戴 · 精品茶、得臻匯等多個茶館品牌進駐購物中心。
創(chuàng)立于 2015 年的隱溪茶館在上海共有 16 家門店,選擇的店址多為核心商業(yè)區(qū),這與品牌想要打造 " 不起眼的門面背后隱藏了一片隱逸之地 " 有著密切關系。其中,余慶路店因其別具一格的水榭院落懸浮茶室以及和極簡風格的榻榻米一炮而紅。
而進駐正大樂城的六克茶方茶館,憑借便利的交通以及日式榻榻米包間風格,也吸引了大批公司團建、閨蜜客群,雅靜的環(huán)境和私密性的空間也讓茶館收獲了眾多好評。
從茶館品牌方來講,進駐購物中心也是看中購物中心的客流量以及相對應的高消費能力,畢竟相對于其它茶飲業(yè)態(tài),
中式茶館的客單價會更高,據大眾點評顯示,隱溪茶館的人均消費在 135~168 元之間。
從商場方面來說,對于類似隱溪茶館這樣的中式茶館進駐購物中心的現象,某開發(fā)商招商人員認為,可以把這類茶館歸類為" 關起門來的星巴克 ",同樣是承擔了 " 第三空間 " 的角色,而與星巴克不同的是,中式茶館更具私密性的優(yōu)勢。它們給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隱私、舒適的休息和商務洽談空間,同時也給年輕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調性的社交、聚會空間,這是茶館品牌對目標客群核心需求的精準把握。
同時,目前的購物中心在品牌業(yè)態(tài)組合上存在同質化的現象,從追求商場品牌矩陣差異化的角度出發(fā),擁有社交、商務屬性的中式茶館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茶館進購物中心是滿足雙方經營需要、一拍即合的雙向選擇。
營收天花板明顯,賽道前景不明
目前中式茶館的經營模式以提供包廂限時服務為主,模式上與 KTV、私人會所、酒店拿地后賺取租金差價等類似。在投資人眼中,不僅要考慮消費者需求,也要慎重考慮業(yè)態(tài)本身的可持續(xù)盈利模式。
中式茶館確實契合了部分市場需求,擁有一定的目標客群,然而能否做大做強、冒出中式茶館賽道內的頭部品牌,則有待商榷。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傳統的茶館因為存在茶桌老舊、空間缺乏美感等問題,已經跟不上年輕人的 " 顏值消費 " 需求。此外,中國茶的專家品牌、區(qū)域品牌很多,茶的種類也很多,但是相較于咖啡業(yè)態(tài)、奶茶品類,很少有中國茶的消費者品牌。
番茄資本創(chuàng)始人卿永在接受贏商網采訪時就指出,傳統的茶館確實存在一波升級的機會,傳統茶偏重于自我包裝,造成茶的高客單價,且環(huán)境體驗較差。未來," 好茶賣低價,環(huán)境更清新 " 將是中式茶館賽道的趨勢。
但是,與此同時,卿永也指出茶館行業(yè)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坪效較低,顧客消費時間較長,營業(yè)額具有一定的天花板。
相較于奶茶,奶茶門店內,顧客買完即走,而且奶茶里的糖的成癮性大于茶葉里的茶多酚,對人的吸引力更高,所以消費頻次、復購率、坪效、利潤都高于純茶產品。純茶產品有一定的受眾,但是翻臺率低,導致營業(yè)額也較有限。
據行業(yè)人士透露,商場內的中式茶館,一般都是500~600 平方的門店面積,最多容納 20 個包間,月營業(yè)額大概也就80 萬左右。對于資本是否看好中式茶館這個賽道,卿永表示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在消費者注重健康消費、顏值消費、環(huán)境體驗的現今,中式茶館確實收獲了一批固定的商務客群和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也出現了一批連鎖品牌。但是,較低的坪效、翻臺率和消費頻次限制了茶館規(guī)?;瘮U張的步伐。
同時,相較于餐飲對購物中心租金收入的更高貢獻度以及更優(yōu)的重組能力,中式茶館能否成為購物中心繼咖啡、新茶飲之后的品牌 " 新寵 ",則有待于對運營能力的提升和對多元盈利渠的挖掘。
免責聲明:文中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不代表本APP立場,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