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賺4萬,95后姑娘爆紅!她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丨新說錢(ID:iShuoqian)
點擊閱讀原文
這個95后女孩,自稱是“刮膩子”的,她經(jīng)常站在幾米高的鐵架子上,抄起帶著膩子粉的刮刀在白墻上巧手一揮,呆板的墻變成了“浮雕山水”。
前不久,一段標簽為“一人,6天,掙4萬”的視頻讓她登上了熱搜,視頻播放量達3.1億,多家媒體采訪證實了她的“6天,掙4萬”。而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從兼職中找職業(yè)興趣所在
這個95后女孩叫張麗佳,出身于安徽蚌埠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家里條件并不好,母親是清潔工,父親是外賣員。在大學的時候,懂事的她就開始兼職賺取生活費,火鍋店服務員、發(fā)傳單、插畫師、平面模特、禮儀小姐、給學化妝的人練手……能做的她都嘗試了。
大二時,在找一份兼職過程中,學校附近一間面包店開業(yè),老板貼告示中提到想在墻上畫一些黑色線條。張麗佳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yè),但是看到老板要求她認為不難,便聯(lián)系了老板,雖然在那之前張麗佳并沒有畫過,但是通過第一次嘗試,她對壁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認為和服裝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專業(yè)知識能派上用場,從那時起就打算畢業(yè)后從事此職業(yè)。
深知還需要學習,她加入一個壁畫師的學習群,學到了很多壁畫的技巧。她發(fā)現(xiàn),壁畫師在我國存在的歷史十分久遠,從敦煌莫高窟到各種宗祠寺廟的人物壁畫,壁畫在我國的古建筑藝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現(xiàn)代的壁畫師不僅是畫家,更要能承擔起泥瓦匠的角色。尤其是浮雕式壁畫,操作繁瑣,整體流程包括刮膩子、繪圖還有上色,價格大概在每平方米1000到1500元左右。
大學里,一邊學習一邊勤工儉學,畢業(yè)后,張麗佳應聘到一家全國連鎖的藝術涂料公司工作,開始幫全國各地的客戶畫壁畫。從此,爬十幾米的高架作畫成了家常便飯;累了只能在臟亂的裝修工地席地坐臥,餓了就在涂料桶上湊合著吃外賣,下了車就擼起袖子干活,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
她認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把錢給賺了,挺有趣!
02
抓住“短視頻”紅利
做浮雕式壁畫危險又辛苦,她把自己的作畫過程用手機記錄下來做成視頻,人們在視頻里不僅能看到作為“漢子”的她,抬腳手架、滿手涂料拿著盒飯吃,累了睡工地,也能看到“淑女”的她,拿著一支筆,在墻上勾勒壁畫。有人調(diào)侃她墻都抹不平,她笑著說“抹平是技術,抹不平是藝術。”
當短視頻火起來時,她也跟著“火”了,收獲了850多萬粉絲。
今年2月,張麗佳受邀成為中央電視臺《年畫畫年》紀錄片的被訪人之一,節(jié)目播出后,她讓更多人看到了浮雕壁畫的美。
“火”了,機會也更多了。受央視邀請,她為四川綿竹地震后的鄉(xiāng)村創(chuàng)作了大型壁畫,也有很多公司找她合作。如今,找她畫壁畫的訂單已排到半年之后。一年下來,能畫60多幅作品,收入過百萬。
后來,在粉絲的“呼喚”下,她和幾個壁畫專業(yè)的老師在寧波、無錫等地開培訓班,很多人慕名而來拜她為師,甚至還有老外也來報班參與,目前學員600多名。而張麗佳呢,還希望成立一個壁畫品牌,讓大家想到壁畫就讓她去做,將自己畫加入更多中國風。
寫在最后
有人說,“每一份你看不起的職業(yè)都有它成功的一面。”
憑借這份酷職業(yè),張麗佳讓冷冰冰的水泥墻能山水有形,也讓張麗佳的收入翻番。很多人只看到她4-8天工作,掙取6萬元。卻忽略了她也是自己的堅持與熱愛換來的。
她曾坦言,剛開始作畫時候,和兩個同學一起連續(xù)畫十幾天,日曬雨淋,在9米高擔架上,有次一根板斷了差點摔下來,每天住30元一晚上的小旅館,最后因為對方各種更改要求,最終只拿到了車費。也碰到過作畫地方特別偏遠,十幾個小時火車,還得轉(zhuǎn)公交最后步行。
有同行網(wǎng)友說,張麗佳的工作很累,自己做過后來放棄了。她說,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的權利,我熱愛畫畫,喜歡全國走走,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所以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一行,即使再辛苦,都會堅持。”
在她的培訓班里,曾收到一條想找她學壁畫的咨詢信息,她回撥電話打過去,三番五次被掛斷。后來看到信息才知道對方有聽覺和語言障礙,只能通過文字交流。這個人成了她的學員,也是她班上最努力的學生,也給了她很大的觸動。她說,“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行行出狀元,每一行也都不簡單,若是深入研究,都有很深的學問。
人生,最不能放棄的,是不斷的自我成長。商業(yè)學府一直贊許這樣的話:人生最寶貴的,還真不是豪車洋房,而是豐富的人生體驗。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只要永遠保持初心,不斷奔跑,就永遠不會失去希望。
即是你是賣豬肉的屠夫,只要你永遠不丟失奔跑的心,只要你腰上的劍磨鋒利了,你就有成為牛人的希望。
免責聲明:文中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不代表本APP立場,且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