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些行為易引雷電危險
點擊 聽百科
7月29日,浙江寧波的陳先生在下雨天撐傘路過高壓線時,聽到滋滋的電流聲。據(jù)他回憶,“傘頂出現(xiàn)藍色火光,還有明顯電流聲”。
,時長00:13
視頻來源:寧波晚報
當時雨傘并未碰到高壓線,那電流從何而來呢?這種現(xiàn)象可以用“尖端放電”的原理來解釋。
尖端放電,指的是在有較大電場的情況下,電場若擊穿空氣就會放電。電荷密度通常在尖端處最大,所以一般避雷針做成尖的,用于放電。
高壓線周圍存在高頻電場,正常情況下,高壓線有安全距離。但下雨天空氣潮濕、雨水導電,安全距離會縮短。雨傘上的金屬一旦接收到電場,就會通過微小縫隙放電。因此,在高壓電線附近撐傘容易引“雷”上身。
所以,切記臺風天下雨時不要在高壓線下?lián)蝹悖?/p>
遇到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如何避免雷電造成的傷害?收好這份避險指南。
↓↓↓
雷電防范避險指南
戶外遭遇雷電,應立即尋找裝有避雷針的建筑物或鋼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不要靠近高壓電線、路燈、廣告牌等;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不要躲在公園里的簡易建筑物內(nèi);不要使用手機,避免在空曠地帶打傘;不要把釣魚竿、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不要躺在地面上,因為地面的電流可能會傳導到人的身體;也不要在大樹下躲避。如果雷電擊中大樹,電流會順著樹干、樹枝、樹葉通過人體導入地面,使人成為導電體而被電擊。
如果不得不在大樹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離大樹最少2米以外的地方,并放低手拿的物品,等響雷停止20分鐘后再向安全的地方轉(zhuǎn)移。如果實在無處可躲,要尋找低洼地躲避,如在溝壑,可蹲下身體以減少遭遇雷擊的風險。
以下視頻來源于國家應急廣播
,時長00:17
車中避雷應對:駕車時如果被雷電擊中,不要輕易下車。電流會經(jīng)車身表面?zhèn)鞯降孛妫谲噧?nèi)反而安全。車內(nèi)躲避時,要注意關掉引擎、音響系統(tǒng)、收音機等,并關閉所有車窗,使車輛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
雷雨天氣過后,恢復用電前,先做這4步:
1
先“看”再“動”:應檢查戶外電線是否掛著樹枝,電表箱是否進水,室內(nèi)插座、開關是否受潮,墻面是否有滲水。
2
先確認再合閘:確認電路未受損后,先合上總閘,再從臺燈等小功率電器開始逐個通電,一旦發(fā)現(xiàn)跳閘、有焦糊味,立刻斷電報修。
3
進水電器別“硬開”:洗衣機等電器進水后,強行開機可能造成短路燒毀,可擦干后放在通風處晾2 - 3天再打開,或直接送修。
4
清理雜物多留意:掃積水、搬樹枝時,要小心纏繞在里面的電線,發(fā)現(xiàn)裸露電線及時聯(lián)系供電公司。
提醒大家,雷雨天氣時確需外出,切勿在大樹、高塔下避雨,撐傘時更要遠離高壓線,謹防觸電危險。
安 全 分 割 線
@應急達人們:
你還知道哪些科普冷知識、應急小妙招?【熱切盼望你的投稿】
hbyjglxjzx@163.com
一經(jīng)采納,必有回響
歡迎來撩
原標題:《當心!這些動作容易引“雷”上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