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告別高跟鞋,平底運動鞋成職場新寵
一條關于空姐的新聞登上熱搜,多家航空公司修改制服準則,允許女性乘務員執(zhí)行航班時穿平底鞋。
湖南航空是首家完全取消高跟鞋要求的國內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也陸續(xù)推出平底鞋取代高跟鞋的機艙服務條例。
這幾行規(guī)定引發(fā)大量討論,網友認為這是職業(yè)裝標準的一次松綁,有人感嘆這是讓腳“放了個假”。
高跟鞋與空姐形象綁定多年,象征著優(yōu)雅、專業(yè)和職業(yè)儀態(tài),但在長時間站立、走動、搬運行李的工作中,也意味著額外的身體負擔。過去,這種不適常被默默接受,因為被認為是職業(yè)的一部分。
如今,空姐能選擇更舒適的鞋履走進機艙,這背后折射的是職場審美和職業(yè)標準的調整,舒適和健康開始與外形同等重要。
互聯(lián)網公司早習慣了體恤牛仔運動鞋的休閑打扮,2017年國企就推出政策,不得強制女性員工穿高跟鞋,并鼓勵選擇低于2.54cm鞋跟作為職場穿著。
對于更多職業(yè)女性來說,“不穿高跟鞋”是重新定義“職場自我”的機會,能站得穩(wěn)、走得遠,每一步都自在。
高跟鞋退出機艙,也正在退出白領職場
或許不久后,在廣州、上海、成都的機場登機口,會發(fā)現空姐腳上多了一雙黑色、簡潔、與制服顏色一致的平底鞋。
過去幾十年,高跟鞋幾乎是空姐制服的標配,鞋跟帶來的腿部線條被視為職業(yè)形象的一部分,但這“標準”是有代價的,長時間站立、行走、拖行李箱,小腿發(fā)酸、腳掌發(fā)脹、腳趾磨出水泡是常態(tài)。
社交平臺上,不少乘客發(fā)文支持空乘換平底鞋,評論區(qū)共鳴一致,幾乎每個長時間站立的職業(yè)女性都有類似痛苦經歷,如婚禮主持、會展禮儀、商場前臺等,高跟鞋成了隱形的工作負擔。
這種變化不僅發(fā)生在機艙,也悄悄出現在部分傳統(tǒng)行業(yè)。海外知名社區(qū)論壇Reddit上,一位在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女性分享,組里有人穿樂福鞋和平底鞋上班,沒人要求換掉,運動鞋雖未普及,但至少不必再硬撐著穿高跟鞋。
這些一線反饋表明,舒適化需求正慢慢滲透進原本看重“職業(yè)儀態(tài)”的行業(yè)。
在更多職業(yè)場所,前臺、接待、部分客戶經理都能穿低跟鞋或平底鞋上班,互聯(lián)網公司更是早已放開規(guī)定,辦公室里套裙配運動鞋的搭配越來越常見。
線下零售也感受到這股風向。ECCO主推的Soft 7系列,主打從早穿到晚都舒適的職場鞋概念,有消費者反饋其工裝鞋穿了八年都沒壞;Skechers的Go Walk系列被醫(yī)院護士熱烈推薦,稱穿十幾個小時都不會痛。平底涼拖勃肯鞋成年輕人日常舒適穿搭首選,Allbirds也開始征服職場女性,這些都說明職場舒適鞋市場越來越現實、剛需。
高跟鞋不再是“必須”,而是“可以選擇”。這背后不是審美突然改變,而是越來越多人開始權衡,一雙鞋是否值得讓自己付出身體負擔。
高跟鞋背后的身體負擔
高跟鞋帶來的身體負面影響,幾十年前就被運動醫(yī)學反復證明,但在許多職業(yè)場合,這筆隱形負擔一直被忽視。
倫敦皇家骨科醫(yī)院的研究指出,長時間穿高跟鞋會使小腿腓腸肌縮短、踝關節(jié)背屈受限,小腿后側肌群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為維持站姿,膝關節(jié)被迫微屈,骨盆前傾幅度增加,腰椎負荷上升。
這種變化不是短期疼痛,而是會在多年累積中影響走路姿態(tài)和關節(jié)穩(wěn)定性。
解剖學上,足底是全身力線的起點。正常情況下,身體重量通過足弓分散到腳跟和前掌,形成穩(wěn)定的支撐三角。
但穿高跟鞋時,腳跟抬高、足弓過度前移,支撐點集中在跖骨頭部,導致整個下肢力線向前傾斜。為維持平衡,上半身需通過膝蓋微屈、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來“補償”,這種鏈式反應會傳導到脊柱和頸部,改變從腳到頭的姿勢。
長此以往,不僅足部結構受損,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甚至頸肩區(qū)域的肌肉與韌帶都會出現疲勞與勞損。
美國足病醫(yī)學協(xié)會補充,高跟鞋將身體重量集中在前腳掌,顯著增加拇外翻、足底筋膜炎、跖骨痛等風險。日本國立體育大學的步態(tài)實驗顯示,連續(xù)6小時穿7厘米高跟鞋,足弓承重壓力比平底鞋高出3倍。
對空乘、會展禮儀、零售柜臺等長時間站立崗位來說,這樣的額外負擔幾乎是每天的隱形加班。
正因如此,舒適化趨勢被更多職業(yè)女性接納,不僅在機艙換上平底鞋,日常通勤和職場穿搭中也減少了高跟鞋的使用頻率。
這種轉向也體現在潮流審美的變化上。
近幾年,平底鞋、運動鞋、樂福鞋等舒適鞋款在秀場與職場同步出現。Chanel在2023秋冬秀場重新帶火經典芭蕾平底鞋;Miu Miu的瑪麗珍鞋一度在全球多個市場斷貨;Allbirds用羊毛和桉樹纖維打造輕盈鞋,成為紐約、舊金山通勤族的環(huán)?!皹伺洹?。
運動品牌也開始切入職場舒適需求。Nike在Move to Zero系列中推出女士通勤鞋,保留運動鞋的緩震與透氣,優(yōu)化版型適配職場服飾;瑞士品牌On Running的Cloudnova系列跑鞋跨界進入都市休閑場景,被不少女性直接穿去開會。
消費數據也驗證了這一趨勢。NPD Group的美國鞋類市場報告顯示,2024年平底鞋與運動鞋在女性職場鞋消費中的占比已超過60%,高跟鞋銷量同比下降13%。在中國市場,“丑鞋三杰”勃肯、洞洞鞋、雪地靴在2024年大熱,通勤運動鞋和平底鞋的增幅相比高跟鞋大幅上升。
換句話說,舒適、健康、場景多元化,正在取代“高跟+職業(yè)套裝”的唯一標準。
舒適自主成為現代女性的美學健康風向標
如果說高跟鞋退出機艙是職業(yè)規(guī)定的松綁,那么在更廣泛的生活場景中,它代表觀念的轉變:女性的優(yōu)雅,不必再建立在犧牲身體舒適的基礎上。
過去,高跟鞋更多是為了迎合外部目光,如修飾身形比例、符合職業(yè)形象、傳遞“精致感”。這種“取悅他人”的穿著邏輯,如今正被重新審視。越來越多女性開始在職場、通勤、社交活動中優(yōu)先考慮自己的感受,如能否長時間站立、是否適合走路、腳部第二天會不會酸脹。這種“取悅自己”的標準,正在重塑職業(yè)美學的內核。
這種思維轉變也影響了日常穿搭組合。
多場景鞋履成為熱門選擇,一雙簡潔的平底鞋可從早到晚穿著;樂福鞋能搭配西裝褲或長裙;功能性運動鞋可用于差旅和正式場合,既應對長時間走動,又保持整潔外觀。
品牌也緊跟這一變化。Chanel的芭蕾平底鞋、Miu Miu的瑪麗珍單鞋成年輕女性日常穿搭時尚單品;Allbirds、On Running等功能鞋品牌打入年輕職場人群;ECCO、Cole Haan不斷迭代鞋底科技,提升緩震與防滑性能;Skechers的Go Walk和Slip-Ins系列切中長時間穿著痛點,贏得護士、教師和零售業(yè)女性消費者的高度復購。
從機艙到寫字樓,從會議室到街頭,舒適與美感不再對立。高跟鞋不是消失了,只是回到了它本來的位置,在需要它的場合被選擇,而不是時時刻刻作為首選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碧紋,36氪經授權發(fā)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