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同事可能暗地給你“致命一擊”,別輕易交心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職場上要不要和同事交朋友
這讓我想起自己以前的一段經歷。我曾把同部門的一個同事當成‘親兄弟’,加班時一起吐槽領導,私下里還聊起自己想跳槽的打算。
可沒過多久,領導就在例會上含沙射影地說‘有些人心思不在工作上,自己想離職不要拉上想上進的人一起’。而我的‘親兄弟’轉頭就晉升成了小組負責人。
知乎上也有不少網友有類似經歷,職場就像一個復雜的社交場,每天相處8小時的同事,既能成為并肩作戰(zhàn)的伙伴,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給你‘背后一擊’。
尤其是這幾種同事,哪怕平時相處得再好,也千萬別掏心掏肺。
01
負能量“傳播機”:抱怨型同事
“這破班真是一天不想上了”
“領導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客戶簡直是故意找茬”
……
辦公室里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他們就像一臺不停發(fā)射負能量的機器,從晨會吐槽到下班,從工作內容抱怨到公司制度,仿佛全世界的糟心事都被他們遇上了。
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他說得挺有道理’,忍不住跟著附和幾句。但時間長了就會發(fā)現,自己的心態(tài)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了:原本能高效完成的工作,現在總想著‘反正做了也會被挑錯’;明明有機會爭取的項目,卻因為‘肯定會遇到一堆麻煩’而放棄。
更糟糕的是,這類人往往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永遠把問題怪到外界,從不反思自己。你好心提醒他‘可以試試優(yōu)化流程’,他會懟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勸他‘實在不行就換個環(huán)境’,他又會抱怨‘現在工作多難找’。
對這類人要保持禮貌性的疏離,聽到抱怨時別接話,用‘嗯’‘還好’這類中性詞回應;如果對方纏著你吐槽,就借口‘我先去忙工作了’趕緊脫身。要知道,職場能量是會傳染的,靠近積極的人才能遠離消極。
02
“雙面間諜”:表里不一型同事
“妹妹你這個方案做得真好,比我當年強多了”
“這事包在我身上,我跟領導提一嘴”
……
面對這樣熱情的同事,誰都會有好感??梢晦D身你就會發(fā)現,他在領導面前說‘那個方案漏洞挺多的,我已經幫她指出來了’;在其他同事面前講‘她剛入職就想搶功勞,野心不小啊’。
這類人最擅長的就是‘當面把你夸上天,背后把你踩下地’。他們能精準抓住你的弱點,用甜言蜜語套出你的想法,然后當成自己的功勞;也會從你不經意說的話里挑出‘毛病’,添油加醋地到處傳播。
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她在茶水間跟同事隨口說‘新來的實習生有點馬虎’,結果第二天全公司都在傳‘她看不起年輕人,故意刁難實習生’。最后她不僅被領導約談,還成了團隊里沒人理的人。
對這類人要學會見風使舵,涉及工作的事只說表面情況,絕不透露真實想法;聽到對方評價他人時別搭話,更不要跟著議論;如果發(fā)現被背后算計,別急著吵架,默默收集證據,必要時在公開場合澄清一次就行。
03
“八卦小喇叭”:大嘴巴同事
“哎你聽說了嗎?王哥好像要離婚了”
“財務部門的小李,聽說背景不簡單”
……
辦公室里的‘信息中心’就是他們。他們像裝了雷達一樣,對誰談戀愛、誰漲工資、誰跟領導關系好都了如指掌,甚至能把同事朋友圈三年前的照片翻出來當話題。
你可能覺得‘聊聊八卦也沒什么’,偶爾跟他們分享點‘小秘密’。但要明白,在這類人眼里沒有‘隱私’這個詞,你今天說的‘我最近在看房’,明天就會變成‘她肯定是要跳槽了’;你隨口提的‘跟老公吵架了’,轉眼就被傳成‘夫妻感情破裂要分居’。
更麻煩的是,一旦八卦涉及到領導或重要項目,很容易給自己惹麻煩。曾經有公司就發(fā)生過這樣的事:同事們閑聊時猜測‘公司要裁員’,被大嘴巴傳到了客戶耳朵里,導致一個重要合作泡湯了,最后HR查來查去,把最初說這話的人辭退了。
面對這樣的同事,一定要記住‘禍從口出’,面對八卦只當聽眾,絕不補充細節(jié);涉及自己的私事時,直接說‘不太想聊這個’;如果發(fā)現被造謠,當場嚴肅制止,別給對方機會繼續(xù)傳播。
04
“自私鬼”:斤斤計較型同事
“這個任務太麻煩了,還是你做吧”
“上次的功勞明明有我一份,憑什么獎金只給你”
……
跟這類同事合作,就像打一場‘利益保衛(wèi)戰(zhàn)’。他們總能挑到最輕松的活兒,把難題推給別人;可到了分功勞、拿獎勵的時候,又會第一個跳出來搶功,哪怕只在項目里做了一點點事。
最常見的是團隊協作時,他們會說‘我手頭有更重要的事,你先做著’,等你熬夜做完方案,他卻在匯報時說‘我們一起完成了這個項目’;或者在分配任務時挑挑揀揀,等出了問題又馬上甩鍋‘這不是我負責的部分’。
長期和這樣的人共事,不僅會讓你多承擔工作,還可能替他們背鍋。更可怕的是,他們的自私會慢慢影響你,讓你變得愛計較、功利,失去團隊協作的能力。
跟這樣的人合作前一定要明確分工,最好用郵件或文檔記錄下來;遇到推諉責任時,直接說‘這個任務按分工應該是你負責的’;涉及利益分配時,毫不客氣地列出自己的貢獻,別當‘老好人’。
05
職場不是朋友圈,我們沒必要和每個人都成為朋友。真正聰明的做法是:保持禮貌的距離,守住自己的底線,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那些能一起成長、互相成就的同事,值得我們真心對待;而那些消耗你、算計你、拖累你的人,保持‘表面和諧’就可以了。
畢竟,職場的核心是做事,不是交友。與其在復雜的人際關系里內耗,不如專注提升自己——當你足夠強大時,自然會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獵聘”,作者:獵霸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fā)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